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5月份国产乘用车共销售56.46万辆,环比下降6.66%,在销量排名前10位的汽车企业中,只有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东风日产的销量出现增长,其他车企都出现了5%至15%不等的下滑。
车市在走过了5月份的销售低潮后,6月份销售形势似乎更不容乐观。汽车品牌经销商普遍反映,“库存压力大,最近日子比较难过”。
由此,最近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说辞又在业界热闹起来。事实上,对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担心,可以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长期对汽车工业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到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设置行业进入壁垒,这些都是对汽车产能进行严格控制的行政手段。
2001年,由罗兰·贝格发端的“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舆论,一时甚嚣尘上,然而2002、2003年却连续市场井喷,很多厂家干着急生产不出车子来,只恨不能有孙悟空的本事,拔根毫毛就变出一条组装线来。
市场连续井喷,各路专家纷纷预言:中国汽车市场至少有20年的高速增长期,还将未来各个年份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算得清清楚楚,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某年可以超日,某年可以超美,稳稳当当地就成了世界第一,未卜先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直到今年初,专家们还断言: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绝不会低于去年。如此大好形势,在中国投资汽车,简直等于开印钞厂,不加大投资岂不真得成了傻瓜?所以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不料3月份之后,车市开始疲软,一路低迷,至5月份甚至出现环比下滑,这时候“产能过剩”论又再次抬头了。
产能过剩不过剩,要由市场做评判,而市场并不那么听话,总是变化多端,一会儿多,一会儿少,让人捉摸不定,主管部门当然是希望产销平衡,为此精心编制的计划却总是落空。市场还让预测专家们年年大跌眼镜。
专家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笔者一概持怀疑态度,但是对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发展前景,笔者是坚持看好的。市场一段时间的冷清属于正常,古今中外没有只涨不落的市场,当然,一年增幅50%以上的好光景将一去不复返了。
尽管汽车市场冷清,但各汽车公司对他们宣布过的投资规模却初衷不改。一是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长期看好,二是产能过剩是汽车行业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最近30年来,世界汽车工业产能一直富余30%。
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现在大家都对中国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不在中国做大的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要远远超过我们现在所做的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