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福田汽车的一位领导就曾明确表示,“福田一定会与奔驰合作,即使不合资,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合作,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当时的客观背景是,戴姆勒正竭尽全力与亚星奔驰划清界限。随后福田欧曼重卡上市,当时福田在中央5套连续播出的欧曼重卡广告也许能表明福田与戴姆勒奔驰的关系———那则短片广告最后的定格是,远处是福田欧曼重卡,而近处则是奔驰卡车硕大无比的三叉星标识。
8月7日,戴姆勒和福田终于走到了一起。
■ 牵手之路历经坎坷
戴姆勒公司与福田汽车在这一天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约定将在中国设立股比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世界商用车第一品牌和亚洲商用车第一品牌的合作正式拉开序幕,一艘世界级商用车航母或将由此诞生。
选择在2008年8月8日前一天完成合作意向的签署,恐怕是缘于戴姆勒和福田有意淡化合作事宜的态度。毕竟,之前太多的磨砺已经让合资双方不愿意,也不必要再做过多的铺垫。
早在2003年,与一汽就合资生产重卡的谈判破裂后,戴姆勒的前身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克公司)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内另一家具有较强商用车生产能力的汽车集团———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控股)。同年9月,北汽控股与戴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福田汽车则与戴•克公司完成了《商用车谅解备忘录》的签订,北汽控股与戴克公司涉及资金达12.1亿美元的商用车合作项目初现端倪。
对于该合作意向,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韩国现代汽车。同年10月,现代汽车称该框架协议中部分内容与自己在同年4月和北汽控股签订的合同有冲突,并要求北汽控股撤销与戴•克公司的合作框架协议。
同时由于当时戴克公司已经与福建汽车工业公司和扬州亚星客车公司在商用车领域成立了合资公司,导致戴克公司与福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的项目由此搁浅。
而随着亚星奔驰的市场状况一路走低,戴姆勒和福田的合作意向更为强烈。 2006年12月,双方达成协议,由福田汽车向戴姆勒公司发行2.97亿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4%,为福田汽车的第二大股东),以实现双方曲线合资,但由于增发协议未获政府批准,合资事宜再度搁浅。
最终,2007年11月,戴姆勒和福田签订了《合作(谅解)协议》,称“对戴姆勒公司而言,已不存在汽车产业政策方面的法律障碍。双方将考虑采用成立一家中/重卡合资企业或其他合作方式”。
■ 强弱分明 业界存疑
戴姆勒和福田的刻意低调却并没有削弱业界的关注。
双方约定将在中国设立股比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提供中型和重型载重车的技术,并探索在全球市场中扩展福田欧曼品牌的国际产量和销售的其他机会。中国合资公司是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运营中心,也是双方展开全球合作的管理决策、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等中心。
但业内人士认为,从字面上来看,戴姆勒和福田的合作有望打破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仅设立组装工厂的旧有模式,开创中外合作双方以中国为运营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先河。
但由于戴姆勒的强势及其在技术上的垄断性优势,戴姆勒将必然占据合资公司的主导权。可以肯定的是,戴姆勒看好的是中国的市场前景,以及需要利用福田在轻/中型卡车上的市场优势来支撑其重型卡车在中国的销售。“戴姆勒的注意力不仅仅在中国。”该业内人士说。
首先是在位于德国的奔驰卡车工厂新开了一个卡车研发和测试中心,其次是宣布将在印度钦奈地区兴建一个新的商用车工厂,再次是发表声明有意斥资17亿美元购买俄罗斯卡车制造商卡玛斯42%的股份。戴姆勒在今年的一系列行动似乎证实了上述说法。
“对于新的合资公司是否会沦为代工厂,可以举一个例子,随着克莱斯勒车型的销售被克莱斯勒(中国)收回,在戴克公司时代成立的BBDC,如今只是剩下替克莱斯勒代工了。”该业内人士无不担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