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成立刚满2个月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首次公布了载货及专用车辆产品名单。加上近日发布的1号和2号公告,至此,包括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等职责全部从国家发改委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这标志着工信部开始成为汽车行业管理的牵头部门。
生产准入管理制度一直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命脉”,而包括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和新增汽车生产企业的审批权,此前一直是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的主要职能之一。但随着国家行政部门的调整,工信部今后将开始作为汽车行业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技术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拟订等微观工作。
不过,根据8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三定”方案,汽车投资项目审核权等宏观指导权将依然保留在发改委手中。
该人士认为,随着具体职能划分的进一步清晰,工信部作为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的地位日益明确。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管理的主体经过多次变化,从原来的中汽总公司、机械部、国家经贸委、发改委,进入到现在的工信部阶段。
记者了解到,在工信部新成立的24个内设机构中,汽车行业的职能将主要集中在产业政策司和装备工业司。不过,由于发改委还保留了一部分汽车管理权,因此之前负责汽车行业管理的发改委工业司及下属的车船处仍旧保留。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汽车管理部门还包括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中国银监会等21个国家机关,因此工信部今后依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多头”管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