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付于武):我们的论坛环节正式开始,希望今天的讨论可以更多的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个问题,关于金融危机给我们汽车产业界造成的影响。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金融海啸,最大的案例、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百年通用轰然倒下,我想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兴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该如何应对。
陈清泰:我是出身于汽车行业,但是我不专门研究汽车,通用汽车采取的破产保护实际上是美国政府采取的非常无奈但也是拯救美国汽车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
主持人:你说通用申报破产保护也跟国企的断壁求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清泰:我对国内的某些做法不是很认同,有一些企业状况不好,没有给它调整机会,企业状况不好应该允许减员、调整经营结构、调整债务结构、引入新的投入者改变负债结构,还有可能再生。如果一切都不允许他动,危机之后就会好吗?对很多企业来说不能通过这次危机,实现很好的变化。
主持人:张会长和一些媒体都讲,通用申请的破产保护跟国企改革是一样的,张会长您作为从事汽车工业30、40年的老领导、老同志、老专家,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张小虞:我完全同意陈清泰同志谈的,做一点补充。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到我们的实体经济。要以全球的眼光来看这次危机,汽车业本身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工业。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已经是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刚才在致辞中讲,能否独善其身或者基于当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情况,应该归功于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持续进行和发展。我们跟汽车工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汽车工业在急剧下滑,从去年开始我们是一个月一一个月差,今年开始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到了4月份已经达到去年3月份最高产量,到了5月份继续保持月产销超过110万,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很好的吉祥,全世界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合作的企业,也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有的增长幅度很高。
最近我看到通用(中国)公司发布的信息,刚才中村总裁也讲了一些战略,都说明了我们是刚性的市场。对于美国汽车产业,我想补充讲几句话。美国经济中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已经几十年,这个地位不会改变。美国人对汽车文化、汽车产品的需求不会改变,在美国不管谁去当老板,美国汽车动也都有的,这是产权重组。谈到国外并购的时候听到各种声音,有一种外国声音他们讲现在全球化的企业已经不是为资本家干活,而是为资本干活。已经不在于谁是公司的老板,而是在于资本的结构能否得到很好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有企业要改革,中国兴起的民营企业要改革,外国的企业也要改革、要开放。通用这些年比较快速的膨胀,实际上内部没有做改革,是非常官僚的机构,它的社会负担比国有企业,比陈清泰当东风总裁的负担还要重。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的汽车产业都要改革、都要开放,这这样才有出路。
主持人:谢谢张会长,我认同你的观点,相信美国政府的桎梏一定是非常强劲的消化了中国改革的经验。
张小虞:雷诺和日产的重组是比较成功的,四年前在北京车展讲了很好的一段话,雷诺和日产的整合做了什么改革?我一听跟我们的改革差不多的,不管是他学我们还是我们学他,都要尊重市场规律。很多改革家讲,企业要私有化,现在美国的企业在国有化,这些都是改革中发展的。大的集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几年客观的讲,雷诺和日产的整合、合作,目前都是成功的。
主持人:我知道李安定先生到“第5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来讲准备了两个稿,一篇是关于新能源的,刚才已经发表了,观点很犀利,还有一个关于通用破产的,我看了也很犀利。你给大家讲一下。
李安定:五月份大家看定的,中国汽车工业是非常亮堂堂的一个时代。简单的说表现了一百多年来汽车产业在逐步向东专业的过程中,时机和机遇已经到了中国。100年前欧洲人发展汽车,变成流水线的状态,甚至改变了世界,上个世纪10年代到30年代汽车进入家庭和大规模生长,这个甚至改变了老祖宗帝国主义腐朽主义的没落,制造的社会财富足以让资本家还可以让工人进行分享,对世界是很彻底的改变。到了50年代汽车向日本发展,日本靠汽车工业振兴发展经济。70年代又向韩国转移,90年代汽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现在出现了观点中国汽车工业我是一个行外人,我关注过中国所有的产业,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业是一个最健康的市场化、全球化的产业,没有让国家花多大的钱、出多少文件去振兴它,它靠自身的规律完善了,承接了这次特别伟大的机会。所以我说汽车工业在中国是大有希望的。
回过头来看通用,通用虽然这次进行了很不太露脸的破产保护,但是美国政府不会让通用倒下,因为美国离不开像通用优质资产非常充分的产业。
李安定:一方面我们要抬一条腿,接受整个汽车发展的规律,在新能源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另外要站好现在这条腿,这两条腿是并行不悖的。传统汽车的改造方面,更有创新和优化的过程。吴建民先生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就怕头脑发昏。中国汽车业恰恰是容易头脑发昏的产业,在大家没有看到新能源的时候,我大声呼吁新能源,当新能源发热的时候,要注重传统技术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这样才不愧于30年代改革开放最成功的产业。上次的研讨会有人说中国化妆品、服装等负责低技术的产品,到了国外全部都倒下了。唯一中国汽车在跟国外合资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有自主权、发言权。作为一个汽车媒体,是非常光荣、光彩的。中国汽车是中国民族的希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安定,你的信心传递给我们,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总结一下你的观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条腿,两条腿要协调发展。刚才无形中把通用印象国有化,在座有特大型的国有企业的代表。为什么东风日产能逆势而上?那是行业一片惨淡的时候,没想到东风日产加班加点,唯一一个逆势而上的,去年都在做减法,他是唯一一个在上的。谈谈东风日产作为国有企业是如何做的?你们怎么比通用还好。
周文杰:清泰是我们的老领导,90年代初把我们派到广东来开拓新视野,当那样时候给我们交待是不希望三五出成就,希望给未来十年二十年埋下种子。在企业的角度怎么看通用?通用破产保护从社会资源来说并不会形成新的损失,对于一个既成事实的处理方式,对处理资产来说没有变化,只不过债权人、持股人利益结构上做了新的安排,包括工会上面做新的安排。这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措施。这个原因我们看来简单的说是全球化进程的双刃剑,全球化程度往前走,供给方的企业来讲,用全球化的眼光来讲你是否有竞争力。通用走到今天,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竞争力在结构性方面出了问题。通过破产保护,一个方面做债权债务、资本金注入等等方面做新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解决成本、结构性的矛盾上要有新的筹码,新的安排。
对中国的企业来讲在全球化进程中,包括跟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德国人的合作,在众多的合作伙伴中很深刻的体会到文化因素是决定全球制造商格局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因素。过于商业化的文化使得虚拟经济部分和实体经济部分脱节了。过于追求与自我为中心的利益,最后大家都在汽车这条船上更多的分享无务礼仪,这条船早晚要沉掉。
中国汽车工业要往前走有很多经验教训要吸取,最主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竞争力适应全球化进程中随时的动态做衡量和调整。包括刚才说到的低附加值的产品,新兴市场的竞争力上去了,我们的竞争力下降了。很容易被新兴市场产业力量来取代。汽车行业跟刚才说到的服装、饮料等快速消费品不一样,要劳动力素质、技术、成本、原材料、社会协作等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的竞争力相结合。这一点其它新兴市场在短时间内还不具备中国的条件。
从东风日产集团这些年发展的情况来看,某些意义来讲也是一个重组改造的发展史。比如说花都,花都十年前的风神、云豹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走不下去了,在破产的最后一刹那完全了债务安排,完全了企业的再生重组。包括广州本田、东风本田发动机也是从广州标志走出来的,也是从改组、改造的方式走出来的。包括武汉的东风本田现在形势很好,走得很好。也是从当年的武汉万通重新做改组改造、调整结构走出来的。包括东风起亚也是走这条路。东风这几年来走的道路是非典的道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什么叫发展?就是争取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工厂、一个新车,就形成一段时间的发展。这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延续出来的发展道路,东风这些年走的是“非典”的发展道路,走的都是改组、改造、整合、再生的过程。
主持人:刚才所讲的“非典”是国有企业非典型重组的道路,通用应该向东风学习的道路。
张小虞:最近跟通用的中国仲裁沟通,他们也在研究一个方向,全世界很多企业都是独资,唯一在中国的企业拿下剩下50:50认同的合资,反而做好了。欧宝也是它投资,又要改革又要开放。中国最近几年出了两本书,建议大家看一看,美国人写的一本是《世界是平》的,后面又有一本是《世界是新的》,中国是处在战略性、历史性转折的过程中。
主持人:通用中国还是开放,比如说别克君威被评为一等奖,一般的跨国公司是做不到的,通用中国有它的特点。这个话题我请教一下林中坚区长,2003年来花都的时候,感受跟今天是大大的不同,当时强烈感到经济发展、工业第一、经济第一、汽车第一,当时可支配财政7恩个多亿,今年是40多个亿,汽车不是一个整车厂几个零部件厂,是一个产业链不是一个集群。花都区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我想请教林区长,你们是怎么逆势而上,怎么给企业提供这么好的外部环境?
林中坚:刚才听了很多专家发言很受启发,特别在欧美汽车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下滑回升,尤其花都的东风日产能够逆市而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东风日产落户花都以后,五年时间增长幅度是6倍,尤其是去年计划是超额完成,今年1—5月份能够创出增长43%,花都的经济也是托福于东风日产。去年工业产值是1100多个亿,财政收入达到31亿。今年1—5月份东风日产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花都的高速发展,GDP11%多,财政增长22%多,在全市都是名列前茅。从政府的层面,怎么样把汽车产业走出金融危机。
刚才听到中村公泰的发言,从企业来说讲四个力“品牌力、产品力、销售力、服务力”,从政府来说也可以提四个力“环境力、服务力、集聚力、竞争力”。
(一)环境。我认为环境非常重要,政府考虑在环境当中五个方面: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交通环境、人才环境、居住环境:
政务环境来讲,区政府有非常明确的产业政策——汽车第一,汽车的事情一定要排在第一来做;其二就要使跟企业有协调发展战略目标。
产业环境考虑的就是产业的关联度,产业高度集群发展,在打造产业链当中缺什么、补什么、加大招商引资,目前已经形成了整车、发动机、零部件、研发中心、汽车大企业、汽车人才培训中心、汽车贸易完备的产业链,有了这个产业链服务到位。
人才环境,产业的集群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所以我们办了汽车大学,建立了全国与汽车人才交流中心。这些年也挑选一些海归。汽车人才的引进、培养、市场配置、创新研发到应用无,我们都非常重视人才链的突破。
交通环境,这个非常重要,花都的交通四通五达,目前已经拥有高速公路八条,机场、铁路、地铁、海港,这么一个多维立体的交通网络,对汽车的交通、物流等等基础都是比较好的。
居住环境,我们认为非常重要,对一个企业来说关键是“人”,我们要为汽车提供配套。这几年非常重视公园、体育馆、住宅小区、教育、卫生、超市、基础设施,包括电、气、桥梁等等政府都要考虑。
(二)服务。从服务力来说企业和政府是有分工的。汽车的事情企业来做的,汽车以外的事情是政府来做。政府如何提供周到、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能够保证企业能够正规的生产。去年在冰雪灾害时,其它都停产,飞机用零部件,水寨的时候党政班子和政府领导在一线,一天都没有停产。包括对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
(三)集群力。零部件达到110多家,国产化将近七成,成本非常低。汽车产业占全区的工业站直51%,占财政份额也非常大。做这块把产业链做丰满、完善,这是我们的目标。
(四)竞争力。由于上面的三个力,最后带来“竞争力”,花都提出未来的目标要打造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完善、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花都汽车基地。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林区长,谢谢你的环境力、服务力、集聚力、竞争力,祝愿花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中国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不到半年时间,中国汽车产业是步伐政策的,1994年有汽车工业产业政策,2004年是汽车产业政策,为什么这次调整与振兴规划不到半年时间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关键我认为是导入了政府资源,同时核心和关键是结构性的调整,按张会长的讲就是物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技术结构,产品结构都在调整,接下来就兼并、重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兼并、重组”有不同的看法,更多认为是市场因素,我个人认为由政府拉郎配的案例成功的寥寥无几的,失败的比比皆是,等下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企业到境外并购的问题。也想听听大家对这个的看法。
陈清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矛盾问题曝露的更加充分,从客观条件来说会增强企业重组的动力,这是企业重组比较好的时机。但是中国汽车去年说为下降了一下,现在又起来了,对国内企业并购重组,这个机会又有点要过去的意思,对这个问题很值得进一步做研究,并购重组的过程应该说困难很大、风险也很大,很多专家都认为,世界上那么多并购重组的案例,成功的不到一半。60%、70%,也许还有更多的是不成功的。并购重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说是风险最大的一个决策,搞不好会把母企业拖垮,这些案例在世界上都是有的。但是还是要重组,比如像刚才东风讲到的几个重组,目前来看还是成功的,当然这也可能有它的特殊条件,有足够大的块头并购了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较小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购主体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它的问题。这可能是促进文化融合,最后形成共识获得成功的一些原因。
我认为国内的并购重组绝对是必须必要的,也应该是进入了这个过程,但是是一个很难处理、很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在国内很多注意防止的,就是政府不要拉郎配,应该把这个决策权交给企业,无论是并购主体还是被并购主体,决策权应该交给他们。只要那些不借助外部资源活不下去的时候可能有要求重组的愿望,作为一个主体有夸张需求而又希望降低成本的时候,就希望到一些合适的并购对象,在此基础之上再做很多工作,也许成功的机会会很大。
至于境外并购,我认为这个应该更加小心。国外并购现在机会确实比较多也比较好,我们外汇足够充裕,中国的企业现在钱相对来看也比较多,另外我们又需要技术、需要品牌,有的还需要一些廉价的生产技术装备,所以还是有并购的需求,但是要看到并购的难度。现在有的舆论在讲,说沃尔沃轿车是不是谁要并购、某车是不是要卖,谁敢去买?大胆的或许已经采取了行动。我认为现在中国有能力并购这些企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诞生。
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TCL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最后扔掉了十几个亿回来了,上海汽车那么强的管理能力并购双龙,到现在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难以为继了。并购的问题不是说有了钱就能够做到,另外从国际上来看,奔驰那么强的技术、管理、资金能力,并购了克莱斯勒最后还是分手了。所以说并购对象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哪一个企业有能力去解决它的问题,它玩不转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玩转,如果没有我认为就应该很小心。
比如说像并购悍马,并购了你可以把资产买过来,市场在哪里?如果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改了,不再用这种大车了。把这样的车卖给欧洲、中国人还是卖给谁啊?我不知道。另外这个车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军用。我不知道把这个卖给谁,另外要维持一定的就业岗位,3500人。这样的管理能力,能够管理美国人?我总感到风险是很大的。并不是说一般的反对参与国际并购,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在国际并购上应该采取更加审慎的政策。
张小虞:还是要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主持人:谢谢陈主任,这个话很精辟,决策要谨慎。陈主任谈了沃尔沃,我刚从沃尔沃回来,讲一下很可笑,我参加世界电动车大会,就想参观一下沃尔沃,说是付先生带了一个代表团需要付4000瑞典法合,等于4000万人民币,副秘书长感到不好意思,这些钱我们出吧,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参观了。整个场等着并购,谁出手?中国人玩这么一个烂摊子,我觉得中国人玩不转,企业混到这个份上也难说了,谁来不拿钱不让你参观。张会长你谈一下你的看法。
张小虞:我特别同意当时周总讲的,但是他只讲了改革开放中的几十年,在计划经济还没有进行比较好的改革,或者说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候,东风公司当时也进行了国内的联谊、联合。在那个背景里面,无论是柳州、杭州、云南、新疆情况都不是太好,起码没有预计中好,是靠市场、企业推动,还是靠政府做媒?当时80年代初我刚刚到中央机关工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调组,当时在政府行为的推动下全国成立了六个联谊公司,东风、上海、跃进、京津冀、重型、零部件、解放,现在真正成型的,京津冀伙了、零部件散伙了、重器后来一分为三,当时成型的跃进公司上来完成的成了上汽集团。不仅是国内这样,国国外也是这样,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各取所需,这种才能显出1+1>2,我们连等于2都没做到。上海通用中中外的模式,在柳州、青岛、烟台、沈阳,哈尔滨已经开始了,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所以我觉得我完全同意陈清泰主任讲的,企业中间最大的风险就是并购重组的风险。
主持人:我理解您的话,跟陈主任一样,无论是国际国内市场,除了谨慎之外,市场是根本的推动力,政府要做辅助作用,只可以引导但千万不要决策,不要拉郎配。安定有什么高见?
李安定:我没有高见,是低见。有一次在央视做一个对话,兼并重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 永恒主题,30年前成立中汽公司的时候就提这个问题,到今天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突破。
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三块来:一个是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市场,肯定要产生新的一轮并购重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会剩下五六大集团,规模要达到500万以上,汽车行业本身就是沃尔玛超市的漠阳,很多人装作豪华品牌去做,后来因为不称职而离开。世界的兼并重组肯定步伐要加快的;二、中国的兼并重组,如果金融危机继续加剧,机会是有的,中国走出金融危机太快了,兼并重组的时机稍纵即逝,基本是逝掉了。中国的兼并重组如果真正靠市场化兼并重组,就是刚才周总说的形势,势力特别强大的企业去吃掉实力比较弱的企业,中国兼并重组从来没有强强联合,都说是强强联合,实际上一家吃掉一家,不客气的说就是那么简单。
按照企业发展规划,两三年之后,全国四个大集团,中国几个大集团的规划不知道要做多少,这四各大集团,三年之后是绝对不可能成形的。
再谈到国外抄底,国外抄底,我们要有了金刚钻,再去揽人家的瓷器活。谈到悍马的收购,在东风集团的手里有一个盟市,从性能、节能都远远超过悍马,悍马是属于全世界技术非常落后的,我从悍马一、悍马二、悍马三一代代看过来,除了底盘跟“130”差不大,你们可以去看一下,卖得比谁都贵,但是都是一样的东西。油耗是相当高的,如果跟我们天籁相比,起码油耗是天籁三倍,是超款、超大、超重,这个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作为高科技、军方的运用都没有太大意义。如果问周总送我给你悍马要不要,他可能会要,但是要他出钱买,肯定是不会买的。
周文杰:没有免费的午餐。
李安定:对,我们买的是一个活物,一匹马,但是这个马要用很多的钱去养。绝对不要去买回一个超级古董来这个古董是活的,一旦古董死了,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中国汽车工业一定要非常谨慎,千万不要脑袋发热。
主持人:刚才周总讲猛士是他那里诞生的,技术指标超过了悍马,被评为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里程碑式的,以前没有的。发展逆转,去年得了四个二等级,三个一等奖。
周文杰:兼并重组在这段时间是热门的话题,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接到邀请电话,对什么公司是否有兴趣,前段时间也有接到收购悍马的的电话,问东风有没有兴趣介入。有关方面可能认为收购方实力不太够,问东风是否有兴趣。国内汽车骨干企业,无一例外的都要回答如何对待国际兼并、重组的问题,同时也要回答国内所谓兼并重组、企业重组的问题,东风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是市场导向不是政治导向,现在还有一个导向叫总量导向。这个行业里面老在排名,跟前一名和后一名比较接近,可以通过重组来改善行业里面的排名和地位,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很有有活力的因素,面对有活力的因素我们倾向于不为所动,还是市场导向。能否形成新的协调效应,能否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能否有利于发展,这是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唯一的准则。
说到重组的环境条件,我们看来也是这样的,这些年来处理这些问题,首先是过紧日子,才有这个题目。二是大市场,现在还出现一个问题要警惕的,形势不好了政府会出手帮助你,这样就缓解了重组的动力。市场的问题政府不要轻易救得了“白血病”的孩子,再一个就是文化的融合,文化融合的条件、基础是否存在,也需要掂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东风集团在这个问题上是希望走稳健路线的。
主持人:谢谢,你的稳健路线、文化因素都很好的。
陈清泰:补充一句,在座有政府的领导在,在并购重组中比较一致意见都是尊重市场、靠市场力量的推动,政府既不要拉郎配,也不要组织某个企业并购组织,有些地方会认为我们这个地方的汽车厂怎么会让另外一个省的汽车厂并购的。这些都是政府不应该做的,最后重组了之后,做大做强不管对国家还是对地方都会带来意义。
主持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行业的机构,甘肃某个市长到学会来,说能否动用学会的影响里把越野车厂搞到甘肃去,他说做汽车可以带动就业、其它产业链,在投资领域地区政府要头脑发热的。林区长,你对并购怎么看?
林中坚:从花都来说云豹以前就是通过破产去重组,日产的基地我也去了,日产在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基地也是花都基地这种,结合是强强结合,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我觉得是鱼水关系,和谐发展来说在重组中总是成功的范例。从政府的角度目前金融危机,重组是热点,但是大家要慎重。要充分的考虑,从花都政府的层面来说我们不考虑。
主持人:谢谢几位专家发表关于“国际并购、企业重组”的看法。接下来进入下一个话题,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是目前国际汽车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方向。刚才清泰主任和安定先生都做了非常有高度的演讲,接下来请张会长发表一下你的高见。
张小虞:刚才在正式演讲中陈清泰主任和安定从不同的视角上都在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刚开始定的调子是清洁汽车产业化的合作,后来变成了电动车,后来又变成了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作为世界汽车工业越来越的组成部分,全世界汽车工业关心的事情,中国的汽车都要关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正在研讨和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关心,而且有的要动脑有写要动手。在战略上可以提跨越、发展,但是在站住上要亦步亦趋。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今天有很多媒体在,不管什么能源的汽车,首先是一个汽车,要满足对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是能源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把汽车做好要承认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刚才主持人都讲了,两手都要硬。
最近我们非常关心,现在摆在国家面前最最重要的任务是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这是重中之重的主题。我曾经以联合会的名义给科技部写了一个报告,非道路柴油机的节能减排,现在柴油机1/3用在汽车上,2/3用在火车、轮船、工业机械等等,他们是巨大的用户,绝对不能因为以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出现一些困难,每一个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前段时间我去视察天津的工业,具有市场前景的背后,不管是什么能源的汽车,要进入到市场,必须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必须实现产业化的生产,必须做到制造成本、用户使用成本、社会成本三成本低,汽车市场太成熟了,必须有四个路子,要完成安全性、操控性、外形时尚的要求,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几个结构调整都不要偏废,市场结构的调整不能偏废,要开拓海外、农村的市场,不要因为海外的需求下来了就不做国内市场。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按照集团化的成面,坚定不移的往前走。这次调整与振兴规划规定的方方面面,从纵向方面,调整什么无?就是把这四个结构调整好了。再加上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没有泡沫的物质基础,中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绝对不会动摇。
主持人:谢谢张会长,战略上要坚定不移、战术上要亦步亦趋。周总,东风公司有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实践,也有产业化的战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文杰:从技术领域商来说现在在三纵三横大的格局上都有相应的安排,尤其在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方面希望有一个带时间表的研发计划。在动力电车、驱动电极和控制系统三个领域希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专利,在适宜的时候希望能够掌控一部分这个方向的战略资源。这是我们在技术领域方面的想法。
在实施方面现在是按照三角形的机制来推进的,新能源事业推进体制是整车研发部门,这是基础部分。下面是已有的各个工厂制造经营单元。之所以提出三角形的体制,是相对于另外一个体制来说的,另外的一个体制就是曾经在有些时候或者有些人有新的想法,新能源汽车是否要有另外一个体制,是独立的体制,和现在传统的动力部分实体的整车生产经营是脱钩的。另外做一个研发,从整车到工业化是另外一个系统。
前不久明确了还是选择和现有事业改进完善技术进步、技术发展长远的路线三角路线相一致的研发和工业化的体制。大概是这么考虑的。
主持人:谢谢周总,刚才周总谈到了电工车开发的三纵,纯电力、混合动力、驱动电池,现在好像三横有点问题,三纵还好。
张小虞:三纵比较热。
主持人:关键零部件我们还是落后了,还是要努力。对这个问题陈总是否有补充意见?
陈清泰:他是从战术的角度讲得更多,眼前必须把眼前的事做好。我更多的是从战略上来讲,我的基本关键是像现在在传统技术路线上追赶不能放松,但是必须要做前瞻性准备,这是所必须的。特别是一些大的公司,无论是今天讲的通用、奔驰、日产、丰田等等,对汽车的技术路线都有准备。国内大企业也到了这个阶段,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某一个市场机会来到,如果你不放松,就可以很快的跟上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前瞻性的角度来说,对电动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形势发展比较快。
刚才罗兰·贝格的沈军先生也讲到,大公司的时间表慢慢都出来了,如果奥巴马这样的推进,我认为速度会加快,我们应该抓得更紧,对国内的同志来说,也有很多担心,现在是刮风,太可怕。没有认真的做技术研发,想办法掌握核心技术,就拼命的把形象造出去,这个太可怕了,我认为不应该支撑10×1000这种所谓技术集成,因为自己没有核心技术。
刚才所讲的你在重复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差别,这个差别是我想再说述的。现在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不是产业规模投入。刚才讲的三纵大家比较关注,三横是核心技术,而很多企业的核心技术没有热起来,就等着引进。凭良心说,现在可以看一看,全世界哪一个过程像中国这样,花了这么多的外汇的钱引进这么多的技术项目,持续了这么多的时间。现在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50%以上,没有了。现在已经到了要自主创新的时候,现在企业相对来说资金比较宽松,技术人才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而且现在大学毕业就业难,另外一个侧面就是我们有足够智力性人才的储备。要加快自主开发,改变原来过度依赖境外技术的被动状况,我认为已经到时候了。
主持人:谢谢陈主任,安定是否有新的见解?
李安定:我没有新的见解,我跟陈主任讲的话是上下篇,一个事情的两个面。无论新技术、新能源、传统汽车的优化都需要自主研发、需要创新,这方面国家的投资不能一会儿偏向这个一会儿偏向那个。根据我所掌握的数据,节能减排的费用几乎90%都投到新能源的开发了,对传统发动机改进并没有很大的投入,只占10%,这样自然会造成偏差和偏废。如果在可见的将来,大家开的车还是传统的汽车,新能源车世界的开发是不错的,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新能源车占比是很小的,国际是非常冷静的,需要根据国际油价的调整,会推出什么样的产品。但是心里面知道,新能源是主打产品,如果这个基本功都做不好,战略研发的是解决今天市场机遇中,中国要占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技术问题,新能源车有两件事,一个是技术开发,另外一个更大更难的是社会承受。现在想技术路线和能源结构为期都上早。在三纵主要就是做两件事,一个就是靠燃烧能源,汽油、天然气、生物柴油等等,这些都可以装到今天汽车发展的筐子里。另外一块是电能,电力车实际不应该包括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也是燃油车,不影响到加油站加油,不会跟其他技术产生冲突。电力车里面有两个,一个是纯电动车,一个是氢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在目前技术没有解决之前,现在和汽油机比起来能量的组成,我在报纸上看到是50:1,在国外去调查是100:1,从100:1变成10:1的时候,电动车就有希望,中间的路很长,很多企业并不看好,因为氢在世界上的存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在纯电动和氢燃料这两方面选择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是死。
与其说现在重视某一方面,应该是齐头并进,在技术上不要压在一个产品上。一个东西长远跟进展要分开,不要长期做一个新能源车。无论是10×1000,还有说乘用车的5%,今天我在这里说,如果三年后中国有50万辆新能源车,今天还没有一辆车正式开发出来,三年之后,如果说要搞大跃进、大炼钢铁出了50万辆车,我敢说这50万辆车大量是废渣。如果我的话说对了,你必要把我请来。如果说的话说错了,请你们把我请来,我在这里当场跟大家道歉。
主持人:我发现有一点是特别一致的,就技术整体而言,从技术方面无论是传统的汽车还是内燃机车,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扎扎实实的自主创新来获取,我们全行业还要继续努力。
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下乡的,原来准备充分讨论的,由于时间关系实在不好意思让大家饿着肚子来听,我们把这个话题留给会后和明年,但是我们给媒体朋友一些时间对台上的嘉宾进行提问。
媒体提问环节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李安定先生,这场危机已经让曾经一些辉煌、著名的企业安然倒下了,这些品牌其实大多数都集中在欧洲和美洲两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对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品牌打入、占领欧美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呢?
李安定:这个问题我认为前提有点问题。我觉得欧美现在原来一些成功的品牌,无可能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经营上的败局、颓势,但是我觉得这些品牌本身还存在,它还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技术内涵,投资方、股东恐怕会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品牌我认为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相比下去,中国的自主品牌对比这些品牌,无论吉利、奇瑞,我们在牌上还相差很远,如果用我们的自主品牌出口,目前来看某种程度来讲是越来越大了,经营一个产品很容易,但是经营一个品牌,它所包括的内涵和文化就要深刻多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产品出口是变好了。中国合资企业产品的出口,在过去认为绝对不可能了,现在倒成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品的一个新的出口亮点,比如说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以前产品出口很少,相对各个跨国公司来说比较开放的,曾经有G28、发动机,确实已经开始出口了。我问过丁磊,丁磊非常看好现在的出口形势,比如现在的君威和欧宝是在同一个构架平台开发的,这个完全可以用欧宝的品牌填补他的市场。除了原来用美国通用的全国品牌开发的车型之外,上海通用是一个中方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形成的一个泛亚研究中心,当时有一个泛亚研究中心,这是一个中方参与度很高的产品,这些产品比通用平台更有竞争力,所以这些一旦投入生产之后利用通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会有一个新的时机,我觉得对 上海通用如此,对东风日产也如此,对所有的企业在这场危机中出现一个新的机遇。像中国的耐克鞋可以打遍世界一样,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困难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中国整体产业出口我觉得会越来越好。
提问:今天讨论通用破产的问题,通用对于纵过特别是广州汽车产业有什么可以借鉴的问题?最近大家惯用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收购悍马的问题,各位老师预测一下收购的可能性有多大。工薪不如果中国汽车市场将来再出现下滑,会考虑再次调整购置税,你们认为这个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张小虞:通用走到今天有它自身体制上的问题,包括资本结构的构成、产品结构的原因,也有在快速成长中没有把握好的原因,也有工会的原因,工会就是社会负担。我认为通用的人,当时福利搞得很高,有两个工会里面不含的他们都有了,配眼睛和镶牙都可以包,这是美国最贵的。他每小时的工资比日本高处50%左右,现在都调整。新的通用会很快的诞生,通用一再声称在中国的事业不会受到通用的影响,而且会加大建设力度,寄希望于中国对通用市场的支持,我就不多讲了。
说到悍马的事情,周总经历过这个过程,他能够当之无愧的得到国家科技进步的领头羊。如果买一个古董、买一个落后的产品回来,这个品牌很难在新兴市场上得到竞争。我在业界这么多年,中国这样的公司我是一无所知,很难对他们的消化能力做出评价。从现有的注册资本来讲,看新闻的报道大概是三亿人民币,没有完整的主业,什么都干。全世界所有的汽车行业,如果讲共同的例子就是专一,专一做这件事情的公司,现在都在发展,三心二意的自身必须做调整。有些最后调整以后儿子好老子变成一个公司,不管是航空、高速铁路、IT全部都抛弃掉了,专心专意做汽车。祝愿这种收购能够成功。
还有刚才谈到税收的政策,我的致辞已经做了简单的会大。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让税、让利的极端政策,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个政策能否延续,取决于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国家的财力,这是大的环境。第二个取决于自己这个产业是否中争气,如果通过国家的政策,在三五年的时间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更大,让中央操心的事更少,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更多的,有些政策也许会延续。现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政府部门的关注下,正在做一些工作。包括开拓农村市场,公交车现在也收10%的购置税,以后是否无收。农民要淘汰自己的三轮车、四轮车来买轻型车,现在是基本上都可以补贴,那边报废归报废,现在买了载货车国家的补贴都能到位,很遗憾政策只有一年,企业要非常小心,让农民满意、国家征收这种政策才能延续下去。作为汽车业界,希望国家有稳定的政策,通过我们也讲整个行业的发展要依靠国际化、市场化的运作,不要完全躺在我们让税让利的政策上,这样才是有真正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题。
提问:很多学者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欧洲受轻度伤、美国受重度伤、中国受的是皮外伤。中国企业有些胆子大一点,比如说收购悍马,在理智派的角度来说,在十年之后,有可能失去什么方面的机遇?我特别想请教一下李老师。
李安定:机遇永远是摆在任何一个人面前的,但是这个机遇摆在有准备的人面前。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就好象是我们金刚钻,比如现在全中国有那么多股票,每一个都应该赚钱,我一直都没有买,因为我没有准备。有可能张会长买了一个股票,赚了五倍,我就失去了这个机会,但是我只赚我能够赚的那部分。大家不要算这笔帐,事后诸葛亮永远是对的,中国汽车失去很多机会。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现在东风没有去买悍马,没有失去,应有的东西得到了。李书福买英国的老爷出租车,作为美国的一张名片,用很少的钱去买了现在是控股,锰铜公司生产老爷车在中国每年只生产3000辆,现在把锰铜公司拿来在上海生产要生产3万辆,这些车是可以大量出口的。民营企业抓住抄底的机会,抄得很成功的一个底,但是媒体没有大量报道。
李书福收购澳大利亚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箱,李书福是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汽车企业最早研发自动变速箱的企业,现在自动变速箱做的并不是非常完善,而且做了四年了,而且已经装车了。现在应该有更大的技术升级,这时候去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他有研发队伍、有对于全球市场长达四五年的关注,在这个情况下,收购非常痛快,对方也非常放心,这样我认为李书福就把资金抓到了。抄底要学李书福,无论是锰铜公司的抄底还是自动变速。但是抄底是有前提的,手里是否有金刚钻。
顺便插一句,文化差异,比如说话收购悍马,刚才谈到工会,工会的福利很高。还有一点大家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对美国的汽车工业联会会有很强烈的感受,比如我参观克莱斯勒的时候,克莱斯勒工厂老总跟媒体谈话的时候,黑人、白人什么人都有,旁边坐者几条大汉,穿着美国工会的夹克,他们一直听着我们说每一句话,参观工厂的时候这些人也跟着我们走,这些人就相当于“工人代表”是全程工会,在监督这个老板在跟你们交流的时候是否有出卖工人的利益,在中国你想都不敢想,但是在韩国双龙他们就是这么干,工会的负责人要有专门的工资,配了汽车,跟老板一样的,他们在汽车行业的发言权非常大的。双龙的职业经理人是做得很认真的,真正的管理并不是我们不懂。当时同行在给上汽做咨询的时候,肯定没有提到工会的因素,这就是搞跨双龙的问题。中国买双龙为什么不要他拿技术,但是在工会这个事绝对是不能办的这是很深刻的教训。在收购悍马的时候,也要面对美国汽车工会的。所以在收购的时候,文化差异、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谢谢。你心里要有数。
主持人:我非常遗憾,论坛要说结束了。明年会议看能否设法延长一点,今天讨论非常热烈,话题非常活跃,在经济危机如何抓住战略的机遇期给大家很深的启示。我代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对各位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宣布“第5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圆满结束,期待下一届再次相聚,为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商计。谢谢各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