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专家2011年测算,北京司机每月交给公司的“纯份儿钱”平均为6000元,按新车8年的运营期限计算,公司仅单车收取的“份儿钱”将近58万元,扣除新车购车款10万元、保险8万元,每辆车的实际利润为40万元。
但有出租车公司管理者反驳说,企业还给员工上保险和养老金呢。一些管理部门认为,利用率不足,非高峰时段车辆多有空驶,这说明现有的市场仍未饱和,只是运力分配不均,如果放开管制可能引起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个体经营对市场秩序无益。但他们拒绝回答这样的追问:这个“份儿钱”究竟是如何计算的?是怎样分配的?出租车运营公司的利润究竟有多高?不少出租车司机则表示,他们既无社保,也从来没有缴过住房公积金。
另外,在严格管制的低效运营状态下,到2006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刘耀威曾表示,当年官方统计的黑车数量是7.2万辆,发展速度迅猛,远超正规出租车数量。
目前北京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也与国际潮流背道而驰。在欧美国家,出租车行业的改革经历了从“数量管制”、“价格管制”向“质量管制”和“安全管制”转变的过程。比如英国伦敦的出租车改革使得大量新的从业者进入这个出租车行业,通过竞争使出租车价格降低,同时,出租车数量的增加,大幅降低了乘客的等车时间,并通过法治下的行业自律大大提升了出租车的服务质量。
在北京,扭曲的体制除了锻造出一些黑幕重重的利益集团,更逼迫出租车司机为了在高“份儿钱”下活下去,只能通过坑害公众利益来维权。这使人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受到赵老太爷和假洋鬼子欺负的阿Q,最后拔刀向更弱者——吴妈、小尼姑和小D。
但这样的悲催不能最终变成宰客和降低服务的理由。希望这些受害的主体和顾客一道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
今年2月底,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宣布开展为期两年的“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推行以车辆承包费用(份儿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这无疑为出租车司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彻底改变劳资博弈中的弱势地位迈出重要一步,但在现实中操作却步履维艰,其中究竟耐人寻味。
所以,不根本改革现行出租车管理模式,去行政化,实现法治化、市场化,涨价后的出租车也很难打破乘客不满、司机抱怨的魔咒。
[上一页] [1] [2]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