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公车采购自主深得民心 但也应遵从市场化

2013年06月25日09:50
作者:蓝朝晖

  来源:北京商报 

  外交部部长王毅开始使用国产红旗轿车的消息发布后,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又有海关团购荣威广汽传祺再获总装备部110辆订单、北汽100多辆绅宝进入公务车领域传出,业内普遍解读为这是公车采购释放支持自主品牌的积极信号。

  毫无疑问,公车采购选择自主品牌是深得民心的,所以一经播报就赢得喝彩声一片,因为这看似简单的采购行为,却是业界呼唤多年的结果。从国际经验看,政府采购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有着成功经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外长坐红旗,能拉动投资者对自主品牌整体表现的看好。

  然而,从国车红旗的回归,到自主品牌在公车采购领域的破冰,再到自主品牌形象提升,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但能否断定其会在私人市场取得成功,目前还为时尚早。

  在一定程度上,目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基本上都是为政府采购而生的“定制版”,很多企业在推广上一再强调就是针对公务车市场,而且将有“官车”称号的奥迪A6L作为了竞争对手。

  此前,已有消息称,红旗H7在收获了近1000辆公车采购的大单后,私人市场的购买量仍不到公车采购的1/3。可以说,如何接地气是红旗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自主品牌汽车销售55.08万辆,比上月下降3.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4%,市场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2%,同比下降0.9%。这样的市场表现实在令人担忧。

  这其中的问题众所周知,就在于我们还不具备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技术和自主研发上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依然存在。因此,在品牌、品质等诸多条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让自主品牌独自向中高端品牌突破是不现实的,而借助公车采购,扩大影响力,只能是无奈的选择。

  因此,在公车采购扶持自主品牌的同时,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更应对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进行培植,并打造好品质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如果单纯靠定制而专注公车采购,相信最后也就落了个好名声,但真正的市场却没有把握住,最终将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杜纪栋)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