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汽车工业60年发展史上,有一家车企因为对自主创新的执着注定将被大篇幅记述,那就是东风汽车公司。44年跋涉,东风不仅积淀了稳居行业前三的扎实功底,更以贯穿全程的自主发展践行着它的产业报国梦——60年代成为第一家完全依靠国内力量建设的汽车厂、70年代在芦席棚里造出“英雄车”、80年代跃居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车企、90年代研制代表当时国内卡车最高水准的“八平柴”、新世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东风“猛士”……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曾满怀激情地表示:“发展自主事业是东风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一以贯之的宏大愿景。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汽车厂,东风自建厂之初就承担着自主发展民族汽车工业、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崇高使命。”寥寥数语,不仅阐述了对拥有自主血统而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也表达了对选择自主发展这条独特道路的自豪感。
自力更生在深山建厂并造出“英雄车”
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东风公司的前身“二汽”。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背景,1969年开建的二汽成为了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综合汽车制造厂,也从出生就成为了中国自主汽车梦的承载者。
单从动工时间来看,二汽并不是国内第二家车企。但追溯国家首次提出建设二汽,至今刚好60年——毛泽东主席发出“要建设第二汽车厂”指示后,二汽筹备处于1953年在武汉成立。随后17年间,二汽项目走过了“两下三上”的波折历程。坎坷没有掐灭国人制造自主汽车的梦想,反而将创业者不畏艰难的品质磨砺更加闪光。至今,后辈们仍然能从《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方针十四条》中找到这种志在自主的豪气:二汽就是要创中国式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布局、品种、产量和技术水平大翻身。产品开发方面,必须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用户出发,总结我国汽车工业的经验,自行设计并建立自己的汽车系列,以适应我国的自然条件。产品要好用、好造、好修、省油,做到技术先进、坚固耐用、成本低廉,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从出生就姓“自主”,让二汽第一代创业者早早做好了自力更生的准备。1969年9月大规模施工建设启动时,十堰还是一个尚未全面通电、只有一条老白公路的山城。明知如此,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设者仍然打起背包、辞别亲人,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鄂西北万山丛中,决心在这里“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体系”。据亲历者回忆,当时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宿舍,二汽建设的拓荒者们就借住在村民家,或住进临时搭起的芦席棚里;缺少运输工具和机械,就背篓、竹筐、扁担手拉肩扛一起上;生活物质供应困难,就一日三餐吃“瓜菜代”、喝山泉水。
基建火热进行同时,创业者们就时不我待地开始了造车的尝试。1969年,工人们用简易的锤子和榔头,在密不透风的芦席棚里手工生产出了第一辆EQ240 2.5吨越野车。尽管这部车因为在不具备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强行用手工生产而存在缺陷,但东风创业者们对自主汽车的期待却尽显其中。1971年7月1日,二汽第一条总装配线完成调试并试车成功后,二汽迅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集中解决了EQ240的104项关键质量问题,修改了全车四分之一的设计。1975年,改进款EQ240最终定型,并凸显了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野开阔等特点。这一时期,二汽向国务院申报将产品品牌定为“东风”,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从那以后,二汽便与东风成为绑定在一起的词汇。不久,改款EQ240正式装备服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这款EQ240作为拖炮车随军出征,并大放异彩,还被战士们誉为“英雄车”“功臣车”。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举办的新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盛典活动中,EQ240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60年历史风云车型”。
[1] [2] [下一页]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