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丁华杰:“公务车新能源化”政策值得推广

2013年07月18日10:23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丁华杰

  中央层面的新能源汽车消息再次放出,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到50%以上。

  这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言,绝对是利好消息,同时相距提出的2015年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届时李总理正值当任中期,想必效果也正是最佳的时期,加上赶上此前温总理任期内提到的2015年五十万辆计划,这次的动作可能是个前奏,也更加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更加积极的前景。

  新能源汽车,在各个国家都是政府出面引导,致力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事宜,当然随着信息行业的发展,经济状况相对良好的国家也希望能够通过促使新能源的发展来激化下一代产业革命,但是这几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越来越衰落的态势,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这条路子是否走的通,相关的政策是否正确。

  笔者一贯的观点是“用实践检验真理”,新能源汽车既然属于政府大力提倡,须应有政府在此方面作出相应的表率,从实践上、认知上和相应的辅助支持都需要政府亲力亲为,此次的政策端倪,如果顺利,对于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市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方面、“公车新能源化”可助监管部门换位思考,制定靠谱政策

  公车新能源带来的不仅是数量,为监管机构提供“换位思考”的机会,在进行相应政策时,能够制定靠谱的政策。所以,笔者支持公车新能源化。

  前期也有朋友询问新能源汽车技术到了什么的阶段,笔者认为从技术商用化角度来看,几家基本上已经不成问题,车市有多个不同的消费层次构成,新能源汽车价格相较传统汽车,肯定要高出来一部分,面对不同的需求这部分仍然存在市场。特斯拉汽车Model S 那么贵就有人买,据说在香港有了二百辆订单,中国新能源汽车面对不同市场也有相应的需求。

  那么当下新能源市场化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笔者认为基础设施是一明显的局限。笔者一直提倡进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充电站等最为基本的新能源发展基础设施一直不给力。这让老百姓怎么理解?从上面的访谈可以理解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府没有信心,怎么来讲呢?你可以看看北京上海,数数多少地方可以充电呢?如果不能充电,意味着中国就压根没准备发展这种新能源体系。这就等同于你让两口人生孩子,然后不给人家提供同居的机会,怎么可能?

  今年两会期间,有位政界人士接受访谈,谈到将充电设备放置到电动车生产企业对用户的服务体系中。消费者有购买电动车意向后,将由4S店考察落实消费者是否具备安装充电桩条件,并负责充电设施安装的具体事宜,免费安装充电桩。这个观点很搞笑的,你以为4S店是政府部门啊?天天朝九晚五,一份报纸一杯茶,闲得无聊啊?4S店要赚钱,营业额摆在老板的面前,同时将压力施加到销售人员的面前,你现在让这些人去给消费者免费安装充电设备去,是不是意味着不给4S老板活路啊?这样,等同于,断了电动车销售的基本渠道。

  这些想法或者政策不足之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亲身体会新能源汽车困境,如果这些人使用的公车就是电动车,就能够明白新能源车主的最急切的需求,至少每个停车场应该相应的充电桩吧。此外,至于每月消费如何,政府如何进行新能源汽车补贴,这些实在的问题,可能也要政策制定或者执行者有了相应的体验才能准确制定。而“公车新能源化”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第二方面、无需担心车型,需求会带动新能源汽车。

  看到媒体方面关于本新闻的报道,谈到了“无车可选”,特别谈到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里面仅有的几款车型,似乎让政府采购人员显得更加无辜。笔者认为这不是个问题,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今天,无论是车企、经销商,对于市场的嗅觉,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下,势必对于有销量的地方奋力而为之。

  之所以无车可选,还是在于车企对于这篇市场没有预期,但是目前从媒体或者车展上都可以看得出来,新能源汽车车型在每个车企都是具备的,并且进行着持续的研发,这点难能可贵,也预示了只要有需求,制造商相应的车型可能真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三方面、车企新能源车型的大考即将开始

  媒体方面谈到了,一些地方采购的新能源汽车“故障率高”、“节油率虚报”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一些新能源车型真是存在。事实上,笔者认为如果新能源汽车商用化大范围展开,当下一些宣传很好的车企,未必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角,这点读者朋友们可以拭目以待。

  多年前,也有朋友跟笔者透露,一些新能源客车事实上并没有很好的节能效果,碍于政府推广以及作为当地的车企,硬着头皮上马了一批产品,结果动力性和经济性让公交司机抱怨颇多。现在这种情况估计很少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过,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到底如何,还要交给消费者的切身体会才能够有分晓,这也预示了,当下的“公车新能源化”是监管部门切身体会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机会,车企新能源产品能否给予一个积极正面的印象,也在不久的未来成为政府支持或者冷落的对象。

  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作者和出处。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