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非常车道:请给汽车"三包"一点鼓励和掌声

2013年07月19日09:22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芍药居士

  距离10月1日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但相应的争议和质疑声音似乎也越来越多。

  争议和质疑来自哪里?

  为了三包规定能够更加有效推行,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发布了作为三包重要配套文件的《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下称“三包范围”)和补充规定《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和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分别对汽车三包范围和汽车产品三包的信息及争议处理进行了明确。

  两个文件一经发布便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质疑,争议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三包范围”将能够造成退、换车的问题零部件种类减少了,范围缩小了;二是“管理办法”中提到的鉴定机构及成员也就是专家库和专家如何能够确保权威、公平、公正。

  中国汽车消费者对于三包的期待历经多年,但越到实施的关口,消费者越发现即将浮出水面的这个东西,跟自己“美好的愿望”还是有一些差距,毕竟现阶段,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讲,汽车还算是个贵重的大物件,每一位消费者都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保障,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质疑可以理解,这一点,笔者作为汽车使用者感同身受。但从行业的角度讲,各界呼吁多年的汽车三包从无到有,本身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飞跃,它尚存的一些不足,需要慢慢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次性出台一个令所有消费者都满意、完美无缺的汽车三包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

  三包保护消费者也要保护企业

  三包的保护对象是谁?

  笔者认为,汽车三包出台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但也要对汽车企业的利益加以考虑,如果只照顾消费者的利益,势必会对汽车企业乃至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伤害。

  “三包范围”修改后,将能够造成退、换车的问题零部件种类减少了,范围缩小了,导致汽车三包将来实施后,消费者退换车的概率基本为零。有业内人士将此次变化解读为汽车企业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多方博弈的“收获”。

  《品质汽车》杂志主编张炤虎认为,三包重点在包修,而不是包退换,这个实际上也是出台汽车三包的初衷,不能因为三包的出台导致大面积的汽车退换,这会令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承担巨大甚至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把包修门槛降低,另一方面把包退换门槛提高。实际上用户要的就是一解决问题,并不想通过退换车来达到“占便宜”的目的。设置这样一个较高的门槛,实际上既符合用户利益、尽快解决问题,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利益,避免了大量不合理退换要求。

  消费者希望通过三包保障自身利益,那么企业为自己争取利益也无可厚非。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包退换车范围的缩小和包修范围的扩大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相信每一位消费者都是善良的消费者,车是买来用的而不是退换的,那些企图通过退换车来“占便宜”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消费者本意都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汽车三包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能过于苛责独立公正的“第三方”

  鉴定机构和成员的选择和确定,是汽车三包规定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确保三包能否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对此,“管理办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是落实汽车三包规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三包的信息备案和公开制度,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建立汽车三包网,未来所有的家用汽车三包信息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查到。

  二是规范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和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也就是建立专家库解答消费者疑问、对三包争议给出公正公平的判断和鉴定。

  对于这一规定,质疑大多集中在专家如何确保公平、公正,与相关车企无利益纠葛,并且呼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来完成此项工作。

  对此,笔者有两点看法。

  第一,从对专家既要有业务能力又要确保公正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悖论。一位精通当今汽车技术的专家,必然会与某家汽车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汽车企业无密切关联的专家,要么是“砖家”,只会拍砖,要么曾经是专家,但已经退休或者因其他原因远离一线,他们对于当今汽车技术方面的认知,势必没有以前那样到位和专业,做出的判断也未必准确和权威。

  第二,从中国目前的“第三方机构”现状看,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越来越多所谓“独立第三方机构”被爆出数据造假、收受企业各种形式的“好处”等潜规则,使得第三方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平公正的形象大打折扣,组建一个新的第三方机构来作为三包鉴定的主体,也未必能真的确保公平公正。

  总体来讲,三包规定出台并实施的最终目的,从现阶段看一方面是确保广大汽车消费者的用车和维权权益,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厂家对产品品质及消费者权益的重视。从长远看,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当然,汽车三包肯定存在范围不尽合理、鉴定机构权威性有待提高等不足,但汽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与汽车产业的发达程度相辅相成的,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与汽车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包括三包在内的汽车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已经出台的汽车三包规定及其相关的配套文件和细则,我们在看到不足的同时,更多的要给予鼓励和掌声,它的日臻完善,需要汽车行业、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共同来推进。

  (本文为搜狐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任编辑:杜纪栋)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