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底特律警示中国 地方政府需谨防破产风险

2013年07月22日08:36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莹莹

  曾享誉全球的“汽车城”底特律因长期负债超过180亿美元,于7月18日申请破产保护。对于了解情况的人来说,底特律走到这一步并不意外,类似的地方政府破产事件在美国城市发展史上并非首次,但在我国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类似案例。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地方政府可以漠视破产风险。地方政府为什么不能破产?事实上,在一个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如果一个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的某一产业消亡且政府负债过高无法维持运转,那么这个地方政府完全有理由、也应该破产。

  底特律的破产事件给我国某些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转变发展观念并控制债务风险,即便不会破产,濒临破产境地也绝非不可能。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领域和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传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走向“悬崖”。那些曾创造一夜暴富神话的“钢城”和“煤城”,无不面临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换言之,地方经济发展绝不能过度依赖某个单一产业,必须主动推进城市产业更新换代、转型升级,摒弃以往低质量、高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思维。

  早在19世纪初,底特律就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拥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和阿美利加这四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总部及下属企业。然而,过度依赖汽车工业的底特律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我国还没有出现像底特律这样极端的案例,但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依靠卖地维持正常运转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底特律的破产事件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并不是无限信用、不会破产。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合理规划负债规模并做到收支平衡,那么破产并非天方夜谭。

  审计署此前公布对36个地方政府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抽查的结果显示,这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的债务余额合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幅达12.94%。一些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新债又变成旧债,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的达189%。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曾透露,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为15万亿-18万亿元。这意味着地方债务在2010-2012年间猛增40%-68%。

  诚然,主流的观点是,目前我国地方债务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并且我国地方政府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不同,例如,拥有规模较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大量可出让土地,拥有接近无限背书的中央财政支持。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某些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大,再加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等因素,地方政府以往依靠高负债发展地方经济的惯性思维已不可持续。如果底特律破产事件能唤醒这些地方政府的风险意识,进而防患于未然,可谓他山之石。

  适度举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益,但超出自身偿付能力的过度举债不应是一个理性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因此,杜绝和减少地方政府债过度举债、避免出现类似底特律市的恶果刻不容缓。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应尽快推行房产税、资源税等稳定、合理的财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规范地方债务、制定科学的地方债务收支表迫在眉睫。

  当前正是我国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底特律破产事件应成为城镇化和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认真借鉴和思考的案例。兴也产业,废也产业。底特律的故事提醒我们,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现在,更要规划未来。不仅要规划房屋、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更要规划人口、生态等多方面的建设。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遵循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布局,城市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