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前来参加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展的不少专家大声疾呼警惕中国汽车品牌被“边缘化”的问题,中国第一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博士后乔梁提出了建设中国汽车品牌的三大战略。 也许在眼花缭乱的新车面前,在缤纷多彩的车模面前,在火爆激情的氛围面前,许多车展参展商和观众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问题并没太在意,但根据麦肯锡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消费者的调查,60%的人认为使用名牌会让他们更满意,50%的人对自己喜爱的品牌很忠诚。麦肯锡公司通过研究还发现,品牌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起重要作用。 乔梁在国家权威部门作过汽车产业管理者,又在专业研究机构作过学者,如今又是汽车产业投资者,三重身份的角色转换与切身体验,使他感觉建设中国汽车品牌、防止中国汽车品牌被“边缘化”的任务已十分紧迫。 应对WTO,做世界品牌 有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口号或是表达一种雄心壮志,但这是现实的选择,是形势使然。作为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起草人之一、作为WTO与中国汽车产业课题组成员,乔梁说,众所周知,2002年是中国汽车入世元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后,中国汽车产业以38%的罕见速度超常发展,应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抵住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冲击。但是如果中国汽车产业盲目沉醉于暂时的繁荣,陶醉于抢夺汽车产业“浮财”的成绩,而不下大功夫建设好品牌,中国汽车产业将失去最好的战略机遇期,最终将沦为跨国汽车产业巨头的“俘虏”。 目前,在全球20大品牌排行榜中,有三家汽车品牌名列其中。品牌价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奔驰汽车高达200亿美元。而中国前20大品牌中,汽车品牌只有一汽一家入选,但品牌价值只有10亿美元。中国汽车品牌与世界汽车品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汽车品牌的差距还表现在产业规模上和思路观念上。由于文化和价值观是无形的,个性品牌是难以模仿的,由价值和文化造就的品牌个性才能维持品牌长久的竞争优势。 立足国情,做好大众品牌 名牌可以分为概念名牌和实际名牌,前者是指那些公众买不起的名牌,这些名牌在老百姓那里只是一个概念,如法拉利跑车,后者指公众能够买得起的名牌即大众名牌,如本田思域。 中国人的品牌意识是被国外名牌商品唤起的。但是中国到2020年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之相伴的小车的普及时段要持续到2030年。可惜的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汽车企业还未走出暴利的误区。事实证明,名牌不等于高价,名牌可以是“大众名牌”。 中国广大的汽车消费者已享受到入世带来的“世人待遇”,哪个汽车厂商漠视这个现实,它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面向数字社会,做知识名牌 如今世界流行新的“三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生存数字化。所谓生存数字化即是指知识经济社会中,构建汽车品牌的汽车企业必须关注社会发展环境。在数字社会(IT社会)中,知识成了最关键的资源,形成从知识到知识的生产模式:用知识(企业的知识)加工知识(顾客的思想或信息)形成新知识(企业的创意),这就是将做“知识名牌”的特定含义。 在2003版的007电影中,新版的7系宝马汽车就是彻头彻尾的数字化知识品牌,宝马公司的这种品牌建设策略,也许对那些还停留在产品制造初级阶段的中国汽车企业“掌门人”有所启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