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一场革命RD&D观念广受关注 |
作者:[ 钟师 ]
|
|
翻过世纪一页,中国的汽车产业似乎要涂抹上新的色彩。亮点何在?"吉利"、"中华"要"变法",打破造车的旧套路。是耶非耶,数年后自见分晓。正因为有"吉利"和"中华"等标新立异的另类,才使得"研究、设计与开发"(RD&D)浮出海面,广受业内外的注视。
中国的家电行业以海尔等为代表,完成了引进生产线和克隆外国产品等原始积累阶段,踏上了资本输出经营和大树特树自我品牌的高台阶,完成了产业质的飞跃。反观国内的汽车业还在迈着龟步,热追"克隆"功,把合资企业的国产化率过了90%看成就是"克隆"的最高境界了。试想,一旦随着"入世"的到来,对国产化率的限制解除,整车企业可以对零部件进行全球采购,整车制造业也就变成了他
人品牌加工的装配车间,虽然比直接进口整车多有进步,但在国际汽车业分工合作体系中永久处在价值链中的三等地位。
有了"吉利"、"中华"等的新兴势力的另类开端,至少可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营造了新的亮点和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内企业需要在全球市场中寻觅RD&D的"真经",国际RD&D的"大家"要寻求日益看好的中国市场。
新世纪的新春刚过,来自英伦三岛的"大家"抢先来华"赶集"和不失时机地"传经送宝"。2月下旬,由英国贸工部率领的汽车设计研发代表团来华访问,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了"中英汽车设计与研发研讨会",给中国同行带来欧洲汽车业的"新思维"。中国汽车业要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带进来,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合作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英方的同行为何不早不晚在跨世纪之初来中国亮相?温故方能知新。15年前,中国要发展轿车工业面临的现实困难是缺资金、少技术、乏管理,唯一的出路就是寻找现成的外国汽车巨头进行合资生产,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一站式"到资金、技术和管理,收到"疾功近利"之效;其缺点在于中方只有产品的生产权和部分的管理权,但没有技术和品牌的发言权,永远要向外商缴纳生产和流通利润的"公粮",永远要头顶着外商的品牌作业。目前,中国的轿车产业实质上是"克隆"产业,把外国的月亮画得圆些就能赚钱。从散件组装到逐步国产化,还是没有跳出依样画葫芦之圈圈。通过十几年的市场演变,中国汽车市场的轮廓渐明,"钱景"被广泛看好。引得各路"绿林"蜂拥而上,但大多数只想傍上外国的"大款",靠学装"洋枪洋炮"卖予国人,谁自装"土炮"就遭白眼。造车本来就不只有华山一条道,非得找个现成的外国汽车企业做"傍家"。其实,投资可从国际金融市场"化缘",而有钱也可从国际上买到一流技术管理和人才。"华晨"已经拿"中华"项目做出示范;"吉利"拍出了"私房钱"学会了造车;两家都变为了汽车的成本"杀手"和自我品牌的缔造者,验证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规律。
对汽车的最低要求才是代步工具,正象服装最低要求是遮体御寒。汽车已是工业化的时尚艺术品,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和艺术特征。虽然中国的乘用车普及率每千人才摊上几辆,但每年展览会开得最火的却是国际汽车展。不买车大家都想看什么?无非都渴望欣赏当代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艺术。
多年来,中国汽车用户的选择面太窄,怨言横生。国人羡慕地观赏展览会中五彩缤纷的"花衣",再看着满街灰头土脸的"蓝褂",有多少用户满意度可言。人对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当代的消费者谁都不会愿意买清一色的乏味老陈的工业消费品,何况汽车是整天"抛头露脸"的昂贵消费品。可以想象,"普桑"之类寿终正寝之际就是五花八门新品登堂入室之时。
来自汽车市场发育成熟的英国的行家们对产业、市场与"RD&D"的关联作用等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对我国的同行不无启示:
其一,"RD&D"的涵盖范围比我们原先理解的属于技术范畴的"RD&D"(研究与开发)要宽泛得多,包括了市场分析、款型设计、工程设计和工程开发诸多方面的综合要素。一切都是围绕着市场轴心转,市场是纲,纲举目张。
其二,把"RD&D"提升到新的认识高度,不仅仅是为了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产品性能上的先进性,而是看作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标准的关键推动力。
其三,英国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把"RD&D"看作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政策目标之一,在本国的汽车业中政府主管部门也积极推广"RD&D"的绩效,以增强本国汽车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多少年来,中国汽车用户的选择面仍旧太窄,20年前的"普桑"车型居然还是单车销量第一,这就是缺乏竞争"闭门造车"的结果,未来的汽车市场肯定精彩,但现实的消费者确实无奈,怎么保证客户很好的满意度?
从中国轿车市场的实例中可看出,捷达车出世时,与广为熟知的"普桑"半金八两,并不看好,自从装了高性能的新型发动机就带起了捷达的第一次市场飞跃;捷达的外型被整容后拉动了捷达的第二次飞跃;现在捷达新内饰的改变将会形成捷达的第三次飞跃,捷达的单车销量直逼老大"普桑"。这些小打小闹的改良术竟然会在市场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技术更新的魅力所在。可以设想,如果各主要企业对产品施行"脱胎换骨"术,而非"偷梁换柱"术,将会对市场形成多大的冲击波。
近来"自主开发"成了时髦话题,也是中国汽车业梦寐以求的境界。以往十几年来,与国外整车企业合资生产整车,只能算是国内的汽车业进入了现代汽车业的第一级台阶;与国外"RD&D"进行全面合作是上了第二级台阶,只有到了自主进行"RD&D"才是登上了第三级台阶。
当然,用金融手段进行全球汽车市场和资源配置属于最高境界,美国、法国的"快鱼"对日本的四五家"慢鱼"的下手,德国"快鱼"对美国"慢鱼"下手,已展示了国际车业巨头所追求的新境界和游戏规则。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任何行业的竞争力的首要标志,在国际汽车业中,制造业正在缓慢蜕变成产业链中的中下游产业,而RD&D正在向上游挺进。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汽车业
能够努力踏上第二台阶,力争迈到第三台阶应是共同的奋斗目标,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自我品牌的塑造,整合国内外的RD&D资源,试图自强自立,其勇可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