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的袭击,带来了人们关注点的转移和一个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非常时刻。人们生活的许多计划被搁置,旅游、餐饮、购物、甚至娱乐健身等消费活动受到限制,相关产业也遭遇“冬天”。 然而,自2002年初异军突起,今年一季度势头不减的汽车私人消费却在“非典”带来的消费滑坡中逆风飞扬。4月21日至25日,北京的消费者新购汽车到交通管理部门上牌照的平均每天有16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3%。为了避免登记注册的消费者过于集中,给“非典”病魔可乘之机,以至于北京交管部门做出了暂停办理新车牌照,以临时牌照取而代之的应对举措。 “非典”从某种意义上说催生了老百姓的轿车热。许多精挑细选,左顾右盼的消费者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锁定了购车目标。车市里出现逛店人少,买车人多的新场面。80%的消费者看准车型直接交款。进入5月,尽管取消了长假,北京北方和亚运村两大汽车交易市场的新车销售量仍比去年同期增长40%。 中国人附加在汽车上的诸如身份、面子等浮华的诉求纷纷回归到汽车用于出行的使用功能。许多老百姓提前把买车计划付诸实施,就是为了躲过公共交通工具人群拥挤、感染疫情的可能。因此,十万元以下的小型车,甚至三五万元的微型轿车成为老百姓的新宠。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十万元上下的轿车和SUV(运动型多功能车)在全国轿车销量中占到60%以上。 从局部看,汽车在抗击“非典”时期的热销可能是消费者购买意图的提前实施,但从长远看,在世界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挺立会对经济的复苏起到带头羊的作用。在美国,七分之一的就业人口从事与汽车相关的产业。“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几乎没有什么人买车。政府专门召集汽车大厂商商讨刺激消费的对策。通用汽车率先推出购买其产品免缴利息的“零利率”贷款策略,带动对手纷纷效仿,刺激汽车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的迅速复苏。 “非典”时期的汽车热进一步考验了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在刚刚投产的北京现代汽车公司,1600名中韩员工加班加点,日生产量超过计划水平,总产量超过万辆,成为北京产业界的新亮点。“五一”期间,上海大众生产线全部运转,主要生产车间一天都没有休息,POLO、桑塔纳等热销车型日产几近1000辆。 抗击“非典”,考验了汽车企业的“公民意识”。华晨汽车向卫生部等部门捐赠款物共计千万元,是迄今汽车业为抗击“非典”捐出的最大一笔捐款。而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北京吉普、江铃汽车、江淮汽车、南京依维柯等企业分别向有关省市和部门捐赠了相关的车辆和钱款。 老百姓在抗击“非典”时期出现的买车热,也在考验着汽车厂家是否有长远眼光——把价格继续降下来,把质量和服务搞上去。“五一”前后,起始于广本和上海通用的中国车市降价“多米诺”又有几块骨牌倒下。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南京菲亚特等厂商坚守不降的价格体系最终出现松动,包括帕萨特、宝来、POLO、派力奥在内的主流车型纷纷降价,天津一汽的威姿、雅酷也打出优惠促销的旗帜。专家判断在此降价大势下,下半年上市的多款中高档新车型要走高价路线恐怕也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