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局部牛市行情的领头羊,长安汽车自年初以来涨幅高达130%多。长安汽车能否继续把“红旗”扛下去,成为新热点未获认可前的局部牛市生命力的关键。可偏偏就在这时,长安汽车在网上遭到对其业绩的质疑,甚至被与银广夏和蓝田股份相提并论。 长安汽车涨势如潮,得益于其业绩大幅增长,净利润由2001年的16021.55万元猛增至2002年83499.75万元。即便是股价上涨1倍多后,长安汽车目前的市盈率也只有28倍左右。而且,长安汽车的业绩是建立在行业景气度提高的基础上。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共生产各类汽车325.12万辆,销售324.81万辆,同比增长38.5%和36.7%,增幅为近10年来的最大。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使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2年1至11月,汽车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08.06亿元,同比增长68.2%。上海汽车、福田汽车、东风汽车的2002年业绩均有大幅增长,只是长安汽车相比之下的业绩增幅更大,同比增幅高达421.17%。 长安汽车遭到的业绩质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2002年第四季度“收入减少、利润增加”,二是第四季度毛利率增加,三是财务费用减少。对此,公司方面在停牌后解释称,第四季度冲回了前期预提的销售补偿费40872万元,同时比前三季度增提技术开发费10920万元,导致该期的期间费用比前三季度平均数大幅减少、营业费用呈现负数。由于该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毛利较高产品SC6350系列的销量,导致综合毛利率比2001年增长。至于财务费用减少,则是由于比协定付款日提前向零部件供应商支付货款,收取资金占用费6170万元。 从澄清公告看,质疑长安汽车第四季度大幅增长有假,还站不住脚。长安汽车的业绩增长毕竟不同于银广夏和蓝田股份,后两家公司造假的共同背景是,行业内其它企业都一般,独有自己放了“卫星”。而长安汽车去年生产汽车30.19万辆,销售汽车26.91万辆,在全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为8.29%,处于汽车行业第四,微车行业第一。在国内汽车市场去年以来热火朝天的背景下,其业绩还是可以信赖的。200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实现净利润32653.25万元,盈利能力得到了持续。 不过,长安汽车遭造假质疑还是暴露出其信息披露上的缺憾。长安汽车的股价大涨,主要是公司第四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的推动。200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40982万元,年末净利润升至83499.75万元。经过一个第四季度,长安汽车的新增业绩比前三季度的累计数还要多,股价岂有不涨的理由。假如不存在第四季度冲回了前期预提巨额销售补偿费等因素,业绩平稳地反映在各季度,投资者对长安汽车的价值判断也就不会产生如此大的“落差”。以往的经验表明,往往是这种非市场因素的业绩“落差”,会造就“黑马”的诞生,抑或导致某只个股的“跳水”。较激进的投资者难免会提出质疑,长安汽车是否有意在报表制作上,与导演其股价大涨行情的机构“眉来眼去”? 长安汽车曾于去年10月称,公司今年生产经营状况一直保持非常良好的上升趋势,1至9月的收入和利润指标均大幅度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预计本年最后一季度仍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全年业绩较去年的增幅预计会超过50%。单从这个公告看,该公司似乎已经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可问题在于,对于冲回前期预提巨额销售补偿费等业绩增长的实质性因素,长安汽车从未作过预告。机构投资者自然不难清楚这些有价值的细节,偏偏就是中小投资者被蒙在鼓里。等到股价上涨及业绩公告后,中小投资者只能抱怨信息不对称。 长安汽车是否与控盘机构有“眉来眼去”之嫌?恐怕很难得到证实。但愿长安汽车能够就信息披露的缺憾作出改进,使今后的业绩预告及其它信息披露更加货真价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