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为许可证买单 如何破解暗藏的秘密 |
作者:[ 姜范 ]
来源:[
经济日报
]
|
|
前几天,听说今年上半年的汽车进口许可证不少地方都下发了,就是北京地区还在干等。“许可证下不来,车就报不了关,卖车的都急疯了。”某车市的管理者这样说。
作为全国最大的进口车消费市场,北京市场迟迟拿不到许可证,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过去。记者询问了某进口汽车经销商,其负责人犹豫再三,不断强调“这个问题很敏感,我不方便说”,当被问及“什么时候可以到”的时候,该负责人说:“快了,这次真的是快了。”
周末来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在一家进口车经销商那里看到了前一阵子一直缺货的丰田佳美,价格比几天前涨了2万多元,其中一辆还贴着“售出”的牌子。记者问是否为新关税车时,销售人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关税下降车价还涨,是不是许可证涨钱了啊?听到这句话,该销售人员警惕性很高地回答:“你最好去问别人吧,我只管卖车。”
另一家有丰田佳美的经销商,其标价比上一位经销商整整便宜了近3万元,和上月的价格差不多。销售人员热心地介绍说,这是新关税车,现在没货,不过下周内就会运到。“你们手里的许可证不少吧?”记者试探着问。“还行吧,日本车现在好卖着呢。”售车的男子回答得很轻松。
既然新关税车已经露面,经销商应该是得到了新的许可证。难道是车市和大经销商的负责人消息不灵通?恐怕不是。实在是这许可证太神秘太复杂,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作为国家管理进口汽车的一种方法,许可证制度的存在是透明的,许可证发放的程序、标准、时间却是不透明的。结果,许可证有行情了,经销商成本提高了,经营风险增大了。不过,结局还“不错”,这些环节的曲折与耗费会在消费者这里找到“出口”,消费者买车的同时还要为许可证买单,挨了宰也只能当黄盖,原因很简单,进口车数量少,消费者没的选择。如此看来,市场经济之所以要求公开公正透明,原因之一也许是不如此吃亏最大的就是消费者吧。
不少部门对汽车进口许可证讳莫如深。
消息大多在市场中口耳相传:有人靠倒卖许可证发大财了,去年5万元一张的许可证今年涨到8万了;北京的许可证不够用可以从其他地方买,许可证的交易暗流涌动;某地许可证减少是因为该地把一部分许可证“专证专用”做投资奖赏了……
消息满天飞,大道也好,小道也好,一直没有人出来反驳或辟谣,还有人欲说还休似有难言之隐,许可证真让人越来越看不明白了。谁都知道,查找飞机失事原因的关键,是那个黑匣子。把许可证比做黑匣子也许不够恰当,但它的确藏着不少秘密,破解了许可证的秘密,笼罩在进口车头上的谜团就会云开雾散,既有助于汽车交易的逐步规范,更能帮助消费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还好,为许可证劳心费神也就是这五年的事了,等到配额寿终正寝,许可证自然不复存在。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