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运输车和汽车会并轨吗? |
来源:[
中国汽车新网
]
|
|
农用车和汽车会不会并轨?这个问题已争论了几年,但谁也没能真正说清楚。总之,农用车的主管部门和大部分农用车厂不希望并轨,怕并轨后被汽车行业挤出圈内,而主管汽车的部门和多数汽车生产厂希望并轨,他们希望通过并轨能获得被农用车所占领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以及我国将对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车实施型式认证制度,农用车和汽车会不会并轨这个问题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笔者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农用车企业和有关的企业领导参考。
农用运输车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从一开始被汽车行业看不起、政府有关部门不认可,到引起社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政府部门的认可,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但它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国家几乎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发展成为年销售300万辆车、200多亿元年产值、有几十万从业工人的一个行业,为我国农村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一种功能和汽车极相似的运输车辆,在管理上会不会和汽车并轨呢?
5月29日,在“农用运输车新产品申报规定宣贯会”上,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王富昌和行业规划司副司长苏波在讲话时都提到,农用车和汽车并轨是有可能的,存在这种发展趋势。笔者不但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并认为这已成必然的趋势。其理由:
一是这两种产品在功能上和结构上十分接近,尤其是四轮农用车,它的某些品种和轻型汽车现在已无区别。农用车之所以会形成汽车以外的行业,其原因是当初汽车行业忽视了农村市场,而农机行业抓住了这个机遇,为农村生产了农民买得起的运输车辆,并把这种车辆定位于为“三农”服务,叫农用运输车,由于它姓“农”,因此被列入农机产品,归农机部门管理。虽说主管部门给农用车制定了特定条件,但从结构上来说,现在的大部分四轮农用车和汽车已无本质区别,是一种低档汽车。
二是法制化管理和简化管理需要并轨。过去在国家机械局汽车和摩托车由汽车司管,农用车由农业装备司管,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机械局撤销,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车行业的政策目前均归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管,因此再不会出现过去那种汽车司为汽车说话,农业装备司为农用车说话的情况,他们更多的是从国家利益考虑。现在汽车和农用车的生产已经相互交叉,不少汽车厂在生产农用车,有的农用车厂也在生产汽车。另外,由于分属两类产品,造成二者的政策不一,因此出现了汽车和农用车互相套牌、买卖目录和商标的现象,以及引出农用车的证照该公安管还是农业部门管的争论等,从而使管理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三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入世以后中国要和国际接轨,面对国际汽车业的竞争,中国的汽车工业必须要改变现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性能落后、可靠性低、服务差的现状,为此国家经贸委决定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型式认证制度,通过公开、公平的方式,把具备条件的企业吸收进来,把一批不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拒之门外。由于生产企业数的大量减少,因此在管理上将二者统一也将更有利。另一方面,农用车在能耗和污染方面的指标明显低于汽车,前段时间国家环保局要求国家经贸委把三轮农用车列入淘汰产品,理由是污染严重,虽说国家经贸委现在未采纳,但对农用车能耗高、污染重这个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农用车和汽车并轨,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
当然,农用车和汽车并轨,并不等于这种适合我们农村市场需要的车辆消失,同时也不可能明天就并轨,在并轨前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做大量、繁琐的准备工作,但笔者认为,随着型式认证的实施,离二者的并轨就不远了。
另外,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用车和汽车是不是并轨已不重要,无论你是汽车厂还是农用车厂,都必须凭本事吃饭,那种钻政策空子,靠政策保护而生存的可能已越来越小,因此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加强自我建设,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才能迎接市场的挑战,置身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机电日报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