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上海车展上,福建东南汽车生产的菱帅轿车吸引了众多目光。“当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提出振兴发展福建汽车工业。当时没有多大把握,只是让试一试。如今,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谈到东南菱帅轿车,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玉章感慨万千:“菱帅问世,说明福建是可以造车的,可以造好车的,不仅能造轻客,还能造轿车。”
当年与广东同样“散、乱、小、差”的福建汽车,通过资源整合,也同现在的广东一样,走上了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福建现在大巴有了,轻客有了,轿车也有了,皮卡也有了,货车也有了,福建汽车工业的路子越来越宽了。”凌玉章显得底气十足。
仔细比较广东与福建的汽车工业,可以看出各有千秋,互有优势,互有对方欣赏与学习之处。
从不被看好到刮目相看
广州本田是广东汽车工业的典型代表。起步初期,广州本田以“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本模式”,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调整、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一举改变了广东汽车工业的形象。
同广东一样,福建要办汽车工业,也曾经不被许多人看好。但龙头企业———东南汽车的成功运营,使得福建汽车工业一步步转型升级,成为福建汽车工业重获生机的重要契机。
东南汽车的发展与广州本田极为相似。从1999年9月竣工投产,3年来东南汽车产销量一年上一个大台阶,从1999年的5000辆,快速提升到2001年的3万辆,达到一期工程规划的年产量。目前,东南汽车正在进行年产20万辆的产能建设。
福建发展汽车工业最大的特点是闽台合作。有意思的是,广东另一家著名的轿车企业———广州风神也有台湾企业参与,并且同是与裕隆集团合作,只是东南汽车与其属下的中华汽车合作,广州风神与其属下的裕隆汽车合作。
这些只是发展中的表象,要说最相似之处,便是广东、福建两省发展汽车工业起步初期同样没有被业内人士看好,但最后却都在各自的产品领域成为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
大打“中华牌”与抱成一团
仔细分析广东、福建两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福建的发展是从客车、轻型客车切入,金龙、得利卡、富利卡销售位列前茅。而广东则是轿车工业作为先导,广州本田、风神两大轿车生产厂家在业内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他车型,如客车等却没能冲出来。
最大的不同来自于整车厂与配套厂的组合。当年,广州本田吸取了广州标致的教训,汽车配件大打“中华牌”,在全国各地优选配套厂家,使零配件质量过得硬,成为本田海外工厂产品质量的第一名。
以东南汽车为代表的福建汽车工业,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台湾中华汽车与东南汽车合资后,30多家中华汽车主要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组成团队,整体进入东南汽车城。这些“好中选优”的零部件企业,无需磨合,与东南汽车共存共荣,极大地分散了东南汽车的投资风险。在占地2993亩的东南汽车城,几十家零部件厂依照方便运输的原则,根据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由近及远,顺序排列。零部件不用包装,不需装车,一辆推车就送到装配线上,即用即送,即送即用。这种工厂结构,成本节约是惊人的。目前,零部件配套企业已增加到50家以上。
殊途同归。随着汽车产量的提升,目前广州也在致力于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业,广州本田在本地配套的比例已从一开始的10%左右上升到30%,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以前,外国先进的汽车配套件,先到台湾,然后才到福建,现在很多国外先进的零部件直接到福建生产。福建的汽车配套工业又上了一个台阶。
3月21日,当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开着福建生产的第一台轿车———菱帅,徐徐驶上菱帅轿车下线典礼台时,人们看到了福建省政府全力支持汽车工业成为福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决心。而在此前,广东省政府重新把汽车工业列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可以说,粤闽两省的汽车工业均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正在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