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汽车高层论坛上,对外经贸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5或第6汽车生产大国。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金额逐年攀升。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汽车产品进口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0万辆,25.5亿美元,增长57%和65%,汽车零部件进口37.2亿美元,增长26%。在10万辆进口汽车中,轿车进口5.64万辆,增长35%。 中国汽车市场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潜力的市场,在中国投资的汽车跨国企业已经得到了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回报。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全球汽车业一轮又一轮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浪潮目前已基本形成所谓的“6+3”竞争格局。即通用(GM)、福特(FORD)、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简称戴—克)、丰田(Toyota)、大众(VW)、雷诺—日产(RenaultNissan)等6家巨型跨国公司,这6家企业合计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超过75%。另外,还有相对独立自主的本田(HONDA)、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BMW)3家公司。9家公司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92%。 世界汽车工业“6+3”的竞争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间的合纵连横步伐正在加快。 与世界汽车工业相似,在轿车生产领域,“6+3”系统企业在我国的合资合作企业控制了中国95%以上的轿车市场,目前,仅极少企业没有“6+3”系统企业的背景。 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兼并,反映到中国汽车市场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全球资源来帮助中国合资企业的发展,在车型选择上可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选择经济型轿车时就选择了更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欧宝(通用在欧洲的子公司)可赛(Corsa)车型。二是由于“6+3”系统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控制和影响数家汽车公司,而这些汽车公司多数在中国都有数家合资、合作企业,由此,一家“6+3”系统的跨国公司可以影响和控制数字合资、合作企业,就可以集成这几家企业的资源,通过产品交替、统一采购零部件、协调营销战略等方面,得以共同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占领中国汽车市场。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10万辆,比2001年增长30%以上。预计2005年中国汽车需求量可望达到460万辆。2002年中国轿车市场需求量将突破100万辆,达到110万辆,增长幅度超过40%,而2005年中国轿车需求量将有望达到200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