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上半年的汽车价格变化曲线,人们一直关切的价格大战并没有完全展开,仅仅是在前3个月有比较集中的体现。1月12日,5款国产宝马的价格分别下调5万元至10万元,这算是拉开了2005年价格战的序幕。显然它的目标是国产奥迪,但奥迪的反应显然比较滞后,到了3月才正式宣布降价4万,而这已经是两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随后,1月20日,东风日产借05款阳光上市之际,宣布蓝鸟全系列车型降价2.5万元到4.4万元,但显然日产的降价影响力非常有限。
根据经济学的市场竞争理论,价格战会一直打下去,直到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此时,厂家仍可获得正常利润)。厂家的成本如果能低于市场平均成本,就会获得超额利润,如果高于平均成本,就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或亏本。对于汽车这样的工业品来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熟练和规模扩大,汽车生产的成本必然呈下降趋势。因此,汽车厂家总是处在不断的降价中。
经过去年以来的几轮大降价和今年年初的大降价,无论是经济型轿车还是中级轿车,价格日趋合理。许多以前十几万的车如今不到十万,吸引了大量经济条件不是很充裕的消费者加入了有车一族。
笔者感到,汽车市场正在默默地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国内车市已经触底反弹,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持续发展阶段。
一是国内车市在去年开始遭遇近一年的调整之后,包括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迅速成熟起来。国内车市目前出现的价格“明降暗升”现象以及车市在黄金周期间也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说明中国车市正在进入冷静成熟的调整期。
二是从2002年开始一直延续的降价趋势在目前受到经销商优惠幅度收紧的强劲挑战,上海国际车展和“五一”黄金周期间,也没有大规模的降价消息。这也意味着国内车市价格进入相对的稳定期。
再是,新车价格的制定,也将越来越力求精准和“一步到位”。上海车展上,新车的价格已经基本与市场上的同类型车实现接轨。今后车市的竞争重点将从最表面的价格战向更深层次的服务增值战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