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的汽车出口总量继续飙升。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仅轿车出口34506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59%,且超过了2005年全年的总量。在轿车产品中,自主品牌企业占到总量的六成以上,其中奇瑞、吉利分别出口轿车13548台、3460台,位列全国第一、第二位。而据华晨内部人士透露,11月27日,华晨汽车将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在德国不来梅签署一揽子协议,未来5年华晨将向欧洲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这也是中国企业近年来获得的最大的一笔海外订单。……[详细]
近年来,在乘用车出口方面,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始终难有声音,而由他们所主导的商用车产品的出口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缺乏实质性的改观。虽然,通用、本田等也提出将把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作为全球出口基地之一,但出口数量与地点的选择权利都不在中方。何况,外资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经成形,而且大多采取当地建厂的方式,中方想利用外方的销售网络进入国际市场,必然会因为威胁到外方在海外的利既得利益而遭到干涉。…… [详细]
走向海外的中国汽车企业也许将是第三个获得此种称呼的群体,而若果真如此,这也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不幸。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我国单车出口价近3年来的降幅十分惊人。2006年前4个月,中国轿车的出口单价已经跌到7039美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而除去价格较高的合资品牌轿车外,目前每辆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单价仅为5000美元左右(约合不到4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的7844美元便宜了36%,相当于每年“让利”12%…… [详细]
不论是产品出口、异地投资建厂、跨国兼并收购都涉及到一个宏观的PEFT分析,即政治(Politic)、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的综合分析。比如,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是鼓励外来投资还是抵制,当地的技术基础是更适合投资建厂还是要从产品出口做起等等。而中国汽车企业对这些前期分析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决策过于随意,导致后患不断。……[详细]
遴选海外领军人物是众多汽车企业的集体性问题。在这些人中,奇瑞国际公司的总经理张林和吉利的副总裁赵福全均拥有多年的海外留学和供职于美国知名汽车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熟悉欧美国家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政策、营销体系,可以说是推动本土企业进入海外成熟市场的最佳人选。但是,绝大部分本土企业都是从内部选拔曾经有过国际贸易经验的人士负责海外市场。诚然,海归背景并非是做好这一职务的绝对必要条件,但置身一线的先锋官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经营与运作能力,将会让企业付出更多的学费,甚至走上弯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