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又到了一年一度回顾总结的时候,当媒体的眼光更多地关注于中国本土企业在近几年所取得的瞩目进步时,让我们也不要忘记了跨国汽车巨头们在中国的谋略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详细] |
|
虽然以往一直都有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局部改进设计的先例,但是真正针对中国市场需求重新开始产品设计和定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趋势。这不仅反映了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同,也反映了跨国企业对产品开发要更贴近本地市场需求的必要性的认同……[详细]
在这批新投放市场的产品中的佼佼者包括上海大众的帕萨特领驭(领驭新闻,领驭说吧)和上海通用的君越等车型, 其基本特征是用全新的市场定位指导产品的二次开发,全面提升相关产品在本地市场反应薄弱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风雪铁龙的凯旋, 这是第一款由合资企业主导, 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全新开发的车型, 它的上市标志着合资企业针对本地化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详细] |
|
2006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有不止一家合资企业宣布了要开创自主品牌的产品研发,这显然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本地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导向有密切的关系。细心的观察家们会看到,如今的跨国企业早已过了过去那种对“政策变化漠不关心”的年代,特别是对汽车行业这种受宏观政策影响十分敏感的行业尤其如此……[详细]
如今的跨国企业高管队伍中不乏深谙中国政策走势的“中国通”,而他们对政策关注程度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这些都是跨国企业本地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跨国企业节能型汽车产品的导入节奏和政府的倡导节能型社会的宣传那么一致,而跨国企业的新能源动力产品的频频亮相又与中国政府力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环环相扣……[详细]
可以预见的是,跨国汽车企业未来将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融入中国的主流,而它们对新政策的响应也会越来越及时。诚然如一位跨国汽车公司的中国业务负责人所言: “我们是作为中国企业来思考问题的, 我们也希望政府把我们视为一家本地企业.”……[详细] |
|
曾几何时,中国总部仅仅是许多跨国汽车企业国际业务部或亚洲地区总部下面的一个分支,绝大部分的战略性决策都不是在中国本地作得,而中国总部的主要功能仅仅是执行和实施。可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将相当大一部分的决策权力下放到了中国区总部,尽管组织形式上的作法各有不同。这个趋势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和重要性的增加,那种指望通过在总部遥控发号施令就能轻易打胜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详细]
今天,不止一家的跨国汽车企业的中国总部在其企业内有直通董事会的热线,而其负责中国业务的最高主管还同时是企业最高经管会或董事会的成员。这种设置保证了中国总部具有更大程度的决策自主权,从而保证了企业能够最快和最及时地对本地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从最近几次市场动荡时期跨国企业的表现来看, 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这种充分授权的作风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详细]
某些过去以市场反映慢而著称的合资企业如今在决策速度方面一点也不比他们的本地竞争对手差. 可以预见, 未来跨国企业的中国总部会享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以不逊于本地对手的决策速度和决策质量来与之竞争……[详细] |
|
不用置疑,人才是本地化建设的最重要同时又是最困难的一环。然而跨国企业的本地化并非外人所想象那么容易,这里既有观点上的挑战,也有实际人才资源的约束。然而最近两年我们观察到许多跨国汽车企业的人才本地化进程陡然加速,而最具代表性可能便是大众中国的高管层的本地化……[详细]
虽然现在来预测这个人才本地化的进程何时才会彻底完成还为时过早,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趋势未来将会越来越快。随着管理团队的不断本地化,跨国汽车企业在对本地市场的理解水平上又将更上一层楼……[详细]
综观种种趋势,可以看到各个跨国汽车企业在推进“Glocalization”战略方面的力度和决心,虽然目前就来断论这种战略的成效还为时过早,但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早已不能简单地把对本地市场的了解作为中国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了……[详细]
随着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越来越国际化,传统跨国汽车企业也在变的越来越本地化,而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模糊,直到某一天我们不再能用“跨国企业”和“本地企业”作为分类的标准或是我们区分强弱的根据。对于我们正在急起直追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 除了要继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外, 我们是否也应当从这个不断加快的 “本地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学到些什么呢……[详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