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狐汽车评论部上海车展特别策划 本文作者:《中国企业家》杂志资深记者 刘涛
 [编者按]近二十多年里,合资与自主似乎一直都是中国汽车产业两大彼此矛盾、难以互融的话语体系、逻辑体系、运营体系。合资意味着权力的分解,意味着在品牌、技术上对外资的依附、依赖,而自主创新则是在掌握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
  从常理上说,企业没有理由会把研发、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的任务下放给它们的海外工厂...[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当下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做着一件在全球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要求扎根中国十年、二十年的合资企业们搞自主开发、推自主品牌。我们的产业界不乏有人把这种要求看作是奢谈、妄想,是喊口号...[详细]

□ 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合资企业会不会、能不能搞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等自主创新,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产业政策所提倡的“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性意义,我们要探讨的是,在合资的平台下如何培养自主研发的人才、改变核心技术能力缺失的现状以及打造自主品牌的战略意义...[详细]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一些国际咨询、分析人士向笔者发问:“中国的合资企业搞一些新品牌出来有什么商业价值?企业的逻辑是要赚钱,这些新品牌、新产品卖给谁,有多少人会买?它们的意义在那里?”...[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车展策划:白皮书
 中国的汽车自主设计可以用一片没落来形容,在一汽、上汽、东风都看不到什么耀眼的轿车设计项目。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要么该行去做广告、装潢、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或者选择加盟几大汽车集团...[详细]
□ 第一个境界是灌输式的被动成长

  在1990年前后的合资初期,合资企业里的中方研发人员,即中国的第二代汽车人,通过合资了解到什么是汽车产业里所谓的大规模批量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几乎是对他们过去十几年固有印象的颠覆...[详细]

□ 第二个境界是从被动灌输进步为主动研发

  这样的转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上汽、东风、北汽里都能看到。在上汽与通用共同成立的泛亚以及上汽大众的设计中心里,中方的工程师不但已经拥有了包括设计、整车集成、动力总成、底盘及动力系统总成等六大技术的发布权,而且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麒麟、哪吒等概念车...[详细]

□ 第三个境界则是新合资主义所要求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上汽集团。上汽集团在以一系列跨国收购打造自主研发平台的同时,开始从上海大众、泛亚技术中心为其自主研发的心脏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调派精兵强将。2006年7月和10月,原上海大众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张觉慧、泛亚技术中心的中方负责人高卫民先后被上汽集团调到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出任副院长、院长。据上汽方面的人士透露,对此外方最初自然觉得不舒服,但上汽搞自主研发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从惯常的商业逻辑上看,合资企业的重要功能是生产,最多为了适应销售地的消费习惯,可以做一些本地化的开发。外方不会愿意拿出大笔资金在合资企业里搞全新意义的开发...[详细]

□ 泛亚的做法很是经典

  在业内,泛亚中方对自主设计权利的争取也是出了名的。1997年,上汽集团通过与上海大众的合资意识到了外资对培育自主设计力量的约束,于是把成立泛亚技术中心作为与通用合资的先决条件。高为民曾把泛亚“争权”的经验概括为“制造理由,证明能力”...[详细]

□ 上海大众中方人员的自主开发已经从局部改型上升到新品开发

  2002年,桑塔纳3000项目的诞生,首要目的就是锻炼中方的设计师。在这个项目中,中方做了600多项改进,中方人员已经从造型开发、样车试制、结构设计到试验认可,全部担当主角。而当年桑塔纳3000的总设计师蔡谦则很快成长为上海大众中方设计团队的领头人之一...[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上海大众于2006年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战略车型——哪吒。“‘哪吒’代表着上海大众在整车自主研发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在这个思路下,将会有一系列全新意义的产品不断推出。”...[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品牌是一款产品最具价值的部分,合资企业里能否推出自主品牌也被认为是合资企业是否顺应“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要求的体现。在当今中国的汽车产业里出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向以强势文化著称、对核心技术保护极为敏感的日韩企业纷纷提出要在它们的合资企业里打造自主品牌...[详细]

□ 合资车企提自主口号并不代表中方自主研发力度加强与深化

  一个必须澄清的概念是,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事实上,对外资来说,挂出一个牌子要比投钱、放权,让中方搞自主研发容易做得多。比如,对一个车型做点改型,起个新名字,就可以被看作是自主品牌了,但中方的工程师很可能依然得不到技术提升和锻炼的机会...[详细]

□ 一个品牌的背后需要一个体系的支撑

  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在已经基本成形的品牌体系中再重新建立一个体系,其资金和人力的成本投入都是巨大的,而且这一品牌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在中外厂商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小品牌、新品牌的使用很难保证产品的利润率。...[详细]

□ 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是一个幌子吗?

  当前,中国的产业政策之所以有这样的导向,实际上既是一种政府意图的透露,更是为合资企业里的中方为自己争取参与到产品的技术研发中来、培养人才制造机会。这一策略含有很强的战略意图:即政府有关部门希望扭转多年来中方在合资企业里的被动地位、进一步发挥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附加值。但这一政策的战略目的能否达到,能达到多少还要看各个企业里中方对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详细]

□ 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已成各车企核心竞争力的较量

  当前,中国的产业政策之所以有这样的导向,实际上既是一种政府意图的透露,更是为合资企业里的中方为自己争取参与到产品的技术研发中来、培养人才制造机会。这一策略含有很强的战略意图:即政府有关部门希望扭转多年来中方在合资企业里的被动地位、进一步发挥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附加值。但这一政策的战略目的能否达到,能达到多少还要看各个企业里中方对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详细]

刘涛的博客
车展策划:白皮书

倚天剑:人在车坛飘  

相关专题
车展策划:白皮书

 2007上海车展专题

更多热点话题推荐阅读

  徐向阳:2007和2008中国汽车产能预测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汽车市场就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2004年汽车市场增速的降低和库存的增加,引发了对汽车工业产能是否应该进行调控的讨论。[全文]

 贾新光:2006年汽车业产销形势分析
   2006年全年汽车生产727.97万辆,比2005年增长27.32%;全年汽车销售721.60万辆,比2005年增长25.13%。27.32%的增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汽车年产销增长率中居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考虑到2005年汽车产销基数已经很大,能有接近30%的增长非常难得。1991年汽车产量增长达到40%,1992年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全文]

 薛旭: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营销报告

通过分析2006年到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各品牌销量的变化,特别是2007年上半年市场的初步变化,可以断言,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两年,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即汽车营销整体技术,特别是领先品牌的营销技术,已经由第三代营销的整合营销时代全面进入到第四代营销。[全文]

 李安定:清洁能源-上海车展的头等话题

“生存,还是毁灭”,面对石油紧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峻,开拓思路寻找节能环保的替代能源方案,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头等课题。2007年上海国际车展,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在力求交出一份答卷,异彩纷呈,尽管新技术还有待完善,但是替代能源的新时代已经露出曙光...[全文]

 李一:国内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全解密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行业当中,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也随之推向市场,为中国的消费者增添了更多的购买选择。虽然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都高调的通过媒体宣称自己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过不少涉及境内外的知识产权纠纷和高度相似的产品外观,让人多多少少对一些所谓的“自主创新”产品生疑...[全文]

 刘涛: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国路径

近二十多年里,合资与自主似乎一直都是中国汽车产业两大彼此矛盾、难以互融的话语体系、逻辑体系、运营体系。合资意味着权力的分解,意味着在品牌、技术上对外资的依附、依赖,而自主创新则是在掌握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全文]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