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重庆力帆集团早就有过海外上市的想法,中国香港、新加坡均进入过尹明善的视线。2006年的股市狂潮,重新刺激了尹明善海外上市的决心。力帆选择摩托车在前,汽车板块融资在后的上市之路还是冒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重庆力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董事长尹明善日前透露,力帆正在积极运作旗下摩托车业务赴港(H股)上市,计划募集资金3~5亿元人民币,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前将会正式在港挂牌。这也是继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之后,又一个可能境外上市的中国民营汽车公司。
筹资减压
之所以在香港上市,按照尹明善的说法就是:看中的是香港上市的速度,由于A股市场上市审批时间较长,而民营企业又相对困难,所以尹明善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按照尹明善日前抛出的时间表,力帆的计划是将以最快的速度,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在香港上市,预期发行市盈率为8~14倍,募资约3亿~5亿元人民币。据称,力帆目前已经委聘了一家香港投资银行担任其赴港上市的保荐人。
尹明善急切的融资渴望可以理解,但庞大的融资又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此,尹明善的想法是: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具体就是摩托车在前,汽车板块融资在后,年底前将旗下的摩托车业务率先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等到旗下轿车项目发展成熟后,再注入资产使上市公司慢慢壮大,然后再增资扩股。
2005年才拿到轿车“准生证”的力帆,由于刚进军汽车制造,需要大量资金是必然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猜测,力帆借摩托车业务率先上市筹措资金,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味道,真正目的还是为轿车项目开路搭桥。据重庆力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祺透露,力帆计划在今年向市场推出三款新车——新520(预计4月份上市)、两厢520(预计9月份上市)以及A0级微车。其中,A0级微轿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1.1L与1.3L两种排量车型,而其价格预计在3万元左右。力帆轿车项目的规划是每年推出2~3款新车,逐步纵向向上推出B级车,向下推出A00级微车;以及推出SUV和C级车等。近日,力帆汽车投资14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式启动,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力帆汽车的年产能可达到15万辆。不仅如此,力帆生产1.0L~2.0L排量发动机的工厂也正在加紧建设,很显然,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正是这些汽车项目。
一波三折
事实上,重庆力帆集团早就有过海外上市的想法,中国香港、新加坡均进入过尹明善的视线。
5年前,重庆力帆集团与新加坡投资机构GAC成立合资公司:重庆力帆集团出资3500万美元,持股33.5%;并计划将旗下最优质的资产——发动机业务置入该合资公司,以争取在新加坡上市,但该计划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此后,尹明善将注意力放在中国香港,尹明善一度计划整合旗下摩托车公司上市,并计划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新加坡大马银行、法国里昂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均与之有过接洽,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2005年,尹明善却接连遭遇内忧外患,不仅内地汽车产业进入低谷,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汽车业一片悲观,纷纷调低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评级和目标价;其主要利润来源——摩托车业务由于内地企业的竞争,单车利润大幅下滑,一度达到30~40元的微利水平;加上因“准生证”迟迟未获批,尹明善又无法进入渴望已久的轿车领域,高昂的研发费和生产投入已经使其不堪重负。
在此背景下,上市似乎有些远水不解近渴。如此一来,变卖资产的可能性更大,为此,尹明善暂时搁置了海外上市一事。 但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回暖,尤其是2006年的股市狂潮,重新刺激了尹明善海外上市的决心,为此力帆的态度异常鲜明:尽快尽早地完成上市。
变数犹存
经历了诸多的波折,此番尹明善能否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上市梦想,自然成了业内的一大看点。根据力帆提供的数据,2006年,力帆营业额达到103.95亿元,同比增长34%以上,其中作为绝对主力的摩托车产销业务,去年利润达到1.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增长30%达到135亿元左右,包括刚投产不久的轿车项目,也有望从今年开始实现盈利。
“准备今年上半年就定出上市方向。”尹明善称,“目前有多家投行在与力帆接触,但不太可能在A股和H股两地同时上市,力帆目前倾向于H股市场,但也有英国投行希望力帆去伦敦交易所上市,所以也不排除在A股和H股以外市场上市的可能性。”
作为民营汽车的代表人物之一,尹明善对于未来国内汽车市场格局的预期是国外品牌、国有品牌和民营品牌三分天下。尹明善表示,继去年年底力帆在越南的汽车项目正式下线后,力帆今年将继续增加海外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在土耳其投资摩托车项目,在埃及和俄罗斯投资汽车生产项目等。其中,力帆与埃及方合资的汽车项目(外方控股)预计将在今年6月投产,年产量为3~5万辆。
不过,力帆虽然是摩托车行业的排头兵,但摩托车市场发展的整体前景却不容乐观,加之摩托车毛利率相对较低,有明显受到原材料波动的影响,所以,力帆选择以摩托车业务为主开辟上市之路还是冒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对此,业内人士担心,从力帆上市募基资金高达5亿元看,如果不难在汽车业务上对产能和利润有所保证,一旦上市计划不能成功,许多后续项目将可能直接面临资金链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