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如果对尾气排放新标准立法,将进一步阻断部分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步伐,同时也警示了那些已经采取切实出口行动的企业要慎重。
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汽车尾气排放新标准立法提案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据了解,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这一立法提案,到2012年,在欧盟境内生产销售的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比现在削减25%,降至每公里120克,到2020年降至每公里95克。
我国标准难以望其项背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主要是参考欧盟相应的汽车排放标准而制定的,欧盟这项新的立法提案自然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中国在环保方面一向紧跟欧盟步伐,目前有不少环保政策也都是向欧洲借鉴的。
事实上,我国很早就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汽车排放标准同世界接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要追赶差距,实现这个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据悉,目前治理汽车尾气主要有三个途径,即改变汽车动力、改善现有的汽车动力装置和燃油质量以及采用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张正智曾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国的汽车排放标准,靠跟能跟得上吗?他认为,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在制定汽车排放标准时,不应盲目跟随欧盟的汽车排放标准,而应制定适宜的汽车排放标准,走自己的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与世隔绝”。
据了解,目前我国只有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实施国Ⅲ标准,要想在2007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新车普遍实施国Ⅲ标准难度较大。一方面,生产企业面临大规模技术改造、产品技术升级;另一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供应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燃油很难实现。前者经过企业的努力基本能够实现,但是油品质量的提高需要资金和时间的大量投入,短期内很难实现。
张正智告诉记者,中石化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要满足国Ⅲ标准,必须供应含硫量小于150ppm的燃油。要满足这个标准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含硫量,投入费用初步估算约300亿元,还不算高昂的时间成本。另外,我国过去进口的多是优质原油,含硫量较低,只有0.17%,但是现在由于油源紧张,进口原油多是质量差、含硫量高达1.11%的原油,加工起来难度加大。
中石化表示,要到2009年年末,才能普遍供应含硫量低于150ppm的燃油。这与实施国Ⅲ标准的时间,至少相差两年半。今后若要再实施国Ⅳ、国Ⅴ以及其他更严格的标准难度更大。据了解,满足国Ⅳ标准的燃油含硫量要小于50ppm,满足国Ⅴ标准的燃油含硫量要小于15ppm,要逐一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
张正智建议,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汽车标准化组织(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的有关工作,遵照世界汽车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乘用车排放试验规程,制定符合中国燃油状况、产品状况、技术状况的排放限值标准,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世界领先水平的、同时又与世界相融合的汽车标准法规体系。
将影响中国进口车市
毫无疑问,欧盟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一旦立法执行,也必然会对与欧盟国家有着密切贸易往来的中国进口车市产生影响。据了解,目前中国半数以上的进口轿车来自德国,其他欧系进口车在中国的进口车市场上也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尽管近年来中国进口车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它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面临着国产车市场快速增长、进口汽车政策、汇率变化以及国产车替代效果进一步加强等众多不确定的因素。
自品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成立了自己的进口汽车销售公司,又在很多方面重新做了部署,加大了汽车进口的力度,进口车市场上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一旦欧盟新标准开始执行,陡然猛增的车价必然会影响欧系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到欧系进口车的市场份额,甚至带来中国进口车市格局的变化,为日、美车系释放更多的市场空间。
对此,专家提醒进口车经销商要密切关注进口车市场需求的变化,理性订货,保持合理的进口数量。
中国车进欧洲难度更大
对于那些把出口目标瞄向欧洲的中国车企来说,欧盟对尾气排放新标准立法也不会是一个好消息,这个变化甚至将进一步阻断部分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步伐,同时也警示了那些已经采取切实出口行动的企业要慎重。
据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达到创纪录的34万辆,比2005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轿车出口有望达到9万多辆,比2005年增长200%。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把汽车工业定为国家支柱产业,把鼓励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定为汽车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也曾宣布,中国要在10年内争取把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从110亿美元提高到1200亿美元。
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出口不能始终停留在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和低质量的五低格局。因此,于2006年8月份“册封”,旨在鼓励和扩大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希望能从源头上规范汽车产品出口秩序的“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开始积极地投入建设。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高门槛的欧洲市场一直是众人仰望却长期乏人问津的“珠穆朗玛”,也是一道不得不去攻克的难关。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欧盟提出的汽车尾气排放新标准对欧洲本土车企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不用说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的中国车企了。
事实上,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欧洲最大的瓶颈就是质量和技术。无法达到当地市场严苛排放标准和其他技术指标,中国车企就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暂时达到了目前的指标,突破了产品打进欧洲市场的第一道壁垒,也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眼光,随时准备应对越来越严苛的技术标准,否则,就算暂时进入了,也无法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