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备战奥运测试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采取汽车单双号行驶,在京城掀起“拼车”小高潮。北京马路一下子少了130多万辆汽车,“拼车”族贡献不小!
如今,“拼车”热已成为中国城市一景,但不同城市对此新生事物的态度却大不一样。
在我国私车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尖锐矛盾之中,“拼车”应势而出极其自然。对个人而言,“拼车”减少了用车成本;对社会而言,“拼车”降低了环境成本。鼓励“拼车”的城市,也留给公民最宽容的生存空间。无论是有车而“拼”还是无车而“拼”,“拼车”族在自己享受舒适同时也为节能社会做出了贡献。而对“拼车”一罚了之的城市,其出发点与落脚点一是便于管理,二是不伤害特权阶层利益。
“拼车”与“黑车”有本质区别。“黑车”以运营产生利润为初始动机,而“拼车”以互惠为初始动机。以是否有金钱交易的单一指标来界定公民行为合法与否,实在不很科学。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城市严厉限制“拼车”主要动机是怕影响出租公司的生意。
在全球性的节能消费观下,发达国家无一不在用政策鼓励“拼车”。“拼车”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大产业,分支机构遍布世界。目前全欧有200个汽车共享组织,加拿大和美国的50个城市都拥有汽车共享服务组织,其会员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德国甚至还有完善的“拼车”保险法。
国内一项大型门户网站的专题调查显示:有90%的职场人士愿意拼车,有91%的人认为“拼车”时给车主一定报酬是互惠互利的合理做法。既然“拼车”的社会效益远大于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与其在模糊的法规边界上争论不休,不如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鼓励“拼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