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部门集中批复了一批汽车项目。据粗略统计,此次获得准生证的新车约为40款。
在今年下半年车市明显将进入“拐点”的危险关口,业内人士提醒,产能过剩的“悲剧”不该再次重演。
产能过剩并非“一朝一夕”
早在2007年底,各车企纷纷宣布了其2008年产销计划,其中,2008年达到或者超过百万辆规模的车企有一汽、上汽、东风、长安集团,外资汽车巨头大众也高调宣布今年将超百万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早在去年就预测,2008年汽车产能将达1500万辆。而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重新测算,今年车市的增幅已经从20%降到15%,增速放缓已经不容置疑。照这个速度计算,今年中国车市的总量乐观估计为1020万辆。很显然,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中至少有500万辆的投资是处于过剩状态。
资深汽车营销传播人士汪先生指出,产能过剩的酿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某厂在深圳建了一个4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个基地在产能利用率上有多高是个问题。简单地计算一下,该企业一年销售多少?实际产能多少?还有一个汽车厂家的产能在35万辆以上,但销量一年也就15万辆。另外,他们在九江还有一个规划中的15万辆产能用地,早就圈好了,按一步规划,两步实施,规模是30万辆轿车和30万台发动机。目前已经建成的是第一期,还有一大片空在那里。一期是2005年建成的,二期没敢继续建。产能过剩问题显而易见。
结构性过剩需政府加强引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发改委工业司认为,按照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计划,2010年全国汽车规划产能将大大超过预期市场需求,必须加以引导。
要治理汽车行业结构过剩的问题,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国家政策方面的掌控,必须在批复项目上严格把关,不能自己总认为过剩,却还在批复更多新的项目;二是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主导重组,国家可以在有关政策上起到导向作用;三是对于国有企业,则可以发挥政府的作用。”
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从去年底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业界分析指出,《规则》的出台,令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实现了有章可循,也更利于规范目前良莠不齐的新能源车投资项目。新能源车也要“准生证”,说明国家正想打好产能过剩“预防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