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于今年7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的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或许将在默契中再推迟3年执行。商务部新闻办昨日表示,仍在研究世贸组织18日作出的裁决报告,对报告认为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违反贸易规则”是否上诉仍无表态。
商务部正在商讨应对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18日公布了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报告,其与今年2月向当事方散发的中期报告(初步调查结果)内容一致,基本上支持美、欧、加的观点,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歧视,因此违反相关贸易规则。
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有权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上诉将由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来处理。
商务部负责WTO争端解决的条法司昨日没有对此表态。而商务部新闻办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正在商讨应对措施,表态不久会出台。中国商务部官员曾表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规定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整车和零部件的税差规避海关监督、偷税的行为,也是打击非法拼装、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措施。
修改《办法》仅令豪车受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表示,虽然WTO判定中国违规,但中国仍有上诉机会,这一过程将持续3年。由于涉及到生产领域的调整,这一争端可能转到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处理。
他表示,像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仍在执行《办法》规定的10%的关税。至今没有受到《办法》出台的影响。
WTO研究专家张汉林认为,对一部没有执行的法律进行争论没有必要,不必太在意WTO对我国的裁定。办法肯定会修改,但没有必要太在意。他所说的修改是生产企业必须满足60%的国产化率。事实上,即使修改《办法》,也只有豪华车生产企业受益,目前大多数合资企业已提高国产化率,大众甚至达到90%以上。
长期关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周应军认为,中国败诉的结果会使主机厂将高端零部件国产的积极性降低,因为目前只为几万辆规模的豪华车独立建立配套投资较大,且无法真正降低成本,这样的零部件厂也无法为其他客户配套。
他认为,这一事件将对零部件产业趋势造成影响,今后外资在中国独资建立零部件企业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由于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并不拥有高端零部件的技术,无论这个争端的结果如何都不会冲击这类企业,但周应军认为,行业洗牌将加速,零部件产业格局将更清晰。合资企业与其零部件供应商将更紧密,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进入像发动机电喷系统、ESP、安全气囊这样的高端零部件领域将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