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窗”近一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更新细则后终于在日前出台,业界普遍对新政里对补贴车型的细化以及加大公共领域投入表示认可,认为这两点都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但对于该轮政策是否能帮助实现科技部此前制定的“2015年完成新能源汽车50万辆销量”目标,不少车商与业界人士表示持怀疑态度。
据中国乘用车联席会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电动车私人购买的总销量仅为1.1375万辆,电动公交系统总量也仅为3万辆左右,而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达到1930万辆,电动车份额仅占其总额的千分之一,离去年科技部提出的“2015/50”目标还相去甚远。
笔者认为,要想在2015年让电动车的销量与口碑达到规模化,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还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有业界人士担心一些车企会为了延长电动车续航里程而无限制的增加电池,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尽管,新补贴标准改为电池组的实际能效,本身就是督促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而不是单纯的去追求电池组虚高,从政策本身来讲的确是一个进步。不过,新政并未就电池安全以及技术性领域有明晰的规定,进而成立相关第三方机构评定电池功率、里程以及兼容性等硬性指标,同时对于消除消费者对电池的后顾之忧的车电分离模式也没有提及。
其次,对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补贴政策并不明确,而基础设施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障碍之一。
另外就是关于充电设施的建设方面,应该出台更明确的政策细则,因为现在的政策对于示范城市充电设施的建设均是给予奖励的,还要有更多电力公司的支持。如果充电设施跟不上的话,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谈不上质的推进,甚至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无论是从城市清洁能源交通系统的发展还是私人用户的使用环境方面来看,都是如此。当然,大型充电桩等设施方面将会涉及多方利益的牵扯和调整,因此今后的政策还需要在这方面加以完善。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