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尽管今天中国轿车市场还沉浸在“大井喷”的余波里,似乎什么样的车型贵贱都好卖。但是可以预言:2003年必将是中国轿车市场的价格年。只要有一颗大当量的价格炸弹在年初引爆,中国车市价格必然出现新一轮大洗牌,多米诺效应势在难免。真正可以撬动市场的,势必是一个有实力的主流车型的大幅度降价,每辆车降价5万元! 盘点2002年下半年车市,整体价格不但没有下调,反而略有回升。中国轿车车价之高在长期的关税壁垒保护下成为世界之最。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汽车告别襁褓,投身全球化市场的风浪中去拼搏。风浪中生存的一个前提,是在5年的缓冲期内,必须在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然而有趣的是,进入中国生产轿车的国际大厂商甚至比中国企业更乐于享受中国车市高价格带来的丰厚利润,毫无降价的动力。事实证明,尽管媒体上时不时出现价格战的爆炸新闻,中国车市全面比拼价格的活剧此前从未登台。 2003年,随着购买力的逐步释放,随着各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尤其是新的轿车企业的不断加入。短时间内新车型供不应求的局面必将成为过眼烟云。消费者中间追新求异而不顾价格高低的“追新族”也逐步变得成熟,价格的竞争必然会提上中国车市的日程。尤其在盈利空间最大的中高档轿车这一领域,恐怕最有可能打响第一枪。 即使如此,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就是打价格战。进入中国的,也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成熟厂家,各有各的价格思路。比如德国大众,多年的苦心经营,占据中国车市半壁江山,调整价格的弹性最差;上海通用停产销售巅峰期的别克三款车型,推出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新款豪华轿车“君威”,真是调整灵活,左右逢源;日本丰田信心十足,精心推出一个“威驰”新车型,打算覆盖从小型车到中高档多个细分市场。 “与国际水平接轨”这个概念,用在国产轿车的技术性能上,意味着向上攀登;用在价格上,则意味着在降低成本和税费的前提下的不断下调。我们希望2003年真正成为中国车市价格年,性能质量服务能上去,价格能下来。谁是这种局面的受益者?一是广大渴望享受轿车文明的中国老百姓;二是那些志在汽车全球化浪潮中得以长期生存的轿车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