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 |||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
图片欣赏 |
香车美女 | |
品牌车廊 | |
车展酷图 | |
360°观车 | |
豪华加长 |
精彩专题 |
福特皮卡历史回顾 | |
3.15汽车维权专题 | |
“新老三样”大比拼 | |
2002国产新车瞭望台 | |
家轿新星派力奥 | |
夏利降价后的服务 | |
降税与汽车价格大战 | |
入世后车价怎么降 | |
价格放开车价狂降? | |
国产家轿大战北博会 | |
|
|
我来补充两句 |
中国车市辞旧迎新--专家谈03中国汽车走势 |
作者:[ 葛帮宁 ] 来源:[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 |
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对2003年汽车市场作出展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 潜在市场成为现实 “2002年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业内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井喷式行情、爆发式增长等,我认为2002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的起点,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今年的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400万辆。”这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日前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信息发布会上对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作出的总结及对2003年汽车工业作出的展望。 张兴业指出,在“八五”期间,也就是1991年至1995年期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幅达23.3%,其中轿车达到50.3%。进入“九五”后,汽车工业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年均增幅为7.3%,其中轿车增幅高于载重车增幅为13.3%,国家原定的“九五”规划没有完全实现。进入“十五”期间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大幅增长。2001年,我国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增长13.2%,销售汽车236万辆,比2000年增长14.1%;2002年我国生产汽车325.1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8.4%,销售汽车324.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6.65%,其中轿车产量为109.0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5.05%,轿车销量为112.6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6.08%,这样的增长速度突破了历史性纪录,我们已提前3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 张兴业告诉记者,他曾预测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80万辆,但目前来看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汽车产量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00美元,北京为3300美元,上海为4500美元,而当GDP大于3000美元时,家用车就会大幅增长,情况表明,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去年国家进行了大量建设性投资,再加上西部大开发、工业建设、民用建设、铁路建设等,导致载重车市场尤其是重型载重车大幅增长,产量从2000年的8.2万辆增长到2001年的16万辆再增长到2002年的25万辆。 在预测今年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时,张兴业表示,我国汽车工业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汽车产量有望超过400万辆,轿车产量有望突破110万辆。然而,发展之际,困难仍在。张兴业表示,我国汽车工业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压力:首先是今年进口车关税继续降低,下调幅度为5.6%,进口车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其次是我国汽车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第三国际上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动力发动机的水平提升较快,这些都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竞争压力。 “不过,只要我们加倍努力,找出不足,抓住机遇,中国的汽车工业就能够迎接挑战。”张兴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 车市还将继续繁荣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3年汽车市场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繁荣景象,但增长速度将有一定幅度回落,全年总需求预计在385万辆左右,增长15%,如果政策宽松,有可能达到或超过400万辆,其中轿车为145万辆(含进口整车),增长24%。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国际排位将继续提升,由2002年第5位提升到第4位,即2003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4大汽车市场。 徐长明认为,支持繁荣的依据为2002年汽车业的快速增长惯性将得到延续。上一个汽车需求高峰发生在1992至1993年,距今已经近10年,1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今年高峰与1992至1993年的高峰有本质差异,即一是经济发展阶段不同,1992至1993年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现在可以称得上是全面过剩,这同样导致很多政策差异;二是经济运行状态不同,1992至1993年的汽车需求高峰是在经济过热的背景下产生的,而今年汽车需求高峰是在经济正常运行状态下产生的,这种经济大背景的差异导致在政策、消费导向等诸多方面的区别,从宏观层面看,1992至1993年中央是担心经济增长太快,控制过热,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消费和投资的措施,而今年中央一直致力于清理并取消制约消费的各种障碍、限制投资的政策,千方百计刺激需求,从汽车本身来看,1992至1993年汽车被征收特别消费税,现在在减免汽车各种税费;三是需求主体明显变化,尤其体现在轿车需求主体方面:1992至1993年增长动力为集团公务商务用车,今年是私人购车;四是汽车市场环境不同,1992至1993年中国汽车市场是个封闭市场,竞争更多体现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现在开放程度大大提高,跨国公司参与程度增强,在某些领域(如轿车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体现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 徐长明表示,支持繁荣的另一依据则是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十六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由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强化消费。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一定会在改善消费环境方面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由于2002年汽车的超高速增长,汽车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导致我国社会各界对汽车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在政策方面,汽车业的政策重点正在由重视生产能力形成到重视消费环境改善,若干准备出台的政策具备马上出台的条件。未来的十大政策大部分是针对消费环节的。 此外,2003年汽车需求结构将发生一定力度的变化,将继续以私营企业主、超高收入家庭、高级白领、普通白领阶层为主,同时由一级城市,如北京、珠江三角洲等向二级城市,如江苏、浙江、成都、重庆、西安、青岛等地扩展。以成都为例,去年贷款购车、买房成为成都市民的两大消费热点,其中上半年成都市新登记入户的小客车(主要是轿车)就达2.8万辆,比2001年底增长14.2%。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丁宏祥 进口车依然是配角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丁宏祥表示,2002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在剧烈变化中逐步趋稳;进口车和国产车已经越来越在同一个市场平台上直接竞争,但2003年进口车不会对国产车产生太大压力。 在谈到2002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运行情况时,丁宏祥认为,全年进口车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进口汽车快速增长,但就相对旺盛的需求而言,有时显得资源偏紧。 二是进口汽车价格在剧烈波动后,仍维持在高位。进口汽车由于受年初关税大幅下调、日元和欧元汇率先贬后升、许可证供应较紧、进口车订货周期较长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幅度超过10%。但由于私车市场的启动,购车需求旺盛,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 三是保税区进口车库存达到历史高位后回落。由于一些经销商的盲目无证订货,一、二、三、四月仅日本车订货每月就超过1万辆,导致四、五、六、七月集中到货,加上进口通道的相对拥挤,四大保税区发生涨库,库存高达2.5万辆,随着许可证发放和经销商订货的理性化,库存逐步回落到正常水平。 四是吉普车和城市休闲车快速增长,个性化消费初步显现。1-11月进口越野车2770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4%。这说明个性化消费倾向的增强。 五是进口汽车强势品牌凸显其竞争力。在进口汽车中,强势品牌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无论是高档的奔驰、宝马,还是中高档的日本丰田,在进口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将继续影响今后进口车的格局。 六是进口车经营风险加大。进口车经销商除了要面对正常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外,还要面临汇率风险、许可证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和国产车加速变化的风险。有的进口商开始退出进口车经营,转向经营国产车。 进口车和国产车已经越来越在同一个市场平台上直接竞争,那么我国进口车与国产车的关系和地位究竟如何呢?丁宏祥表示,第一,一方面国产车是主角,进口车是配角;另一方面进口车和国产车又是互相替代、互相弥补、互相竞争的关系。国产车经营和价格调整要考虑进口车价格的变化,进口车经营更要密切关注国产车的变化。在我国,国产车永远是主角,进口车只能是配角,这种格局不会改变。第二,从竞争力水平看,国产车与进口车仍存在巨大差距。从进口车与国产车的竞争力比较看,进口车到岸价CIF价格一般都比较低,但进口车的零售价格却很高,基本上是CIF价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存在的差距还很大。随着关税的降低和控制力度的放松,进口车对国产车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可以说去年进口车没对国产车构成压力,不是因为国产车的竞争力水平可以直接抵御进口车了,而主要是政府严格控制使然。第三,在现有过渡期内,进口车对国产车仍然不会产生冲击。过渡期内政府的相关政策不会改变,在现有保护力度和政策水平下,2003年进口车对国产车只构成有限竞争,不会对国产车产生太大压力,国产车竞争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国产车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即合资产品之间的竞争。第四,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以后,才是真正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考验,取决于我们这两年怎么积极应对,怎么加快发展。特别是国内生产企业能否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成本;能否逐步掌握车型开发能力、建立自主的品牌;能否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尤其是能否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更好地“为我所用”,更好地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既不能像去年年初那么极度悲观,更不能像年末那么盲目乐观。汽车行业应当抓住机遇,加强政府和企业的相互配合,积极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把握好市场准入、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有序竞争的力度和深度,走出我国汽车工业振兴之路。
|
我来补充两句 |
相关文章 | |
|
相关分类信息 | |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