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知道汽车文化的好处了———提升品牌、客户忠实、有益服务、口碑传播等等,但真正能玩汽车文化的企业还很少。 当然,能不能玩并不是个实力问题,汽车企业资产动辄以几十亿计,策划些活动、建构一两个理念既不费时也不费力,笔者以为,能玩汽车文化,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具体说就是购车群体关系最大,换言之,能不能拥有一个明晰和固定的购车群体,是能不能玩汽车文化的第一前提。 中国最早的汽车俱乐部是什么呢?没错,越野车。耗油又多价格又贵的越野车,其消费群体肯定是小众,但清一色是爱好挑战爱好冒险的人,个体和自由职业者居多,收入不错但不沉迷精致的生活,喜欢半生不熟的野炊胜过法国大餐。所以,他们有自己的汽车文化,有强烈的凝聚力,探险、改装、拉力等等活动一应俱全。 相比之下,老三样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不能形成汽车文化,前者的购买者太泛,后者的购买者以实用为第一,在文化诉求上要求不高。例外的是吉利和奥拓,在眼睛里只有合资进口车的中国消费群中,选择纯国产品牌本身就透着一种个性,所以吉利车主才会组织起来,通过相互交流和对轿车的改造,构筑自己花费不高但档次不低的移动小家;奥拓的车主在这方面也有特长,但如奥拓一样排量有限,不够积极。 如果硬要搞汽车文化,老三样也能聚集巨大的车主群体,可身份职业不同,偏好习惯不同,对车的要求和感受也就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这样的基础是很难生长出完整成熟的文化来的。 所以,只有我们所说的新锐车型与相应的新锐购车群体,才会构筑起有生命力的汽车文化,他们积极、时尚、年轻、自信,笔者见过的一个五十多岁的派力奥车主也是活力四射,连称1.5排量还不够劲。来自类似的工作岗位、有着类似的兴趣爱好,在沟通交流活动组织上磨合得就非常迅速,新锐购车群体的俱乐部组织就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再问谁能玩汽车文化,答案无非是赛欧、POLO、派力奥和爱丽舍,其中赛欧市场导入期最长,已经形成“白领第一车”的品牌;派力奥冲劲最足,其车主群体活动能力最强;POLO的经典版本仍未推出,好戏还在后头;爱丽舍是神龙“家轿第一品牌”战略中瞄准青年购车群体的车型,其车主群体也有内秀沉静的特点,要是能与毕加索形成合力,其文化内涵会更丰富,但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会。 今后的三年,将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新车将目标客户定在新锐购车群体上,此时构筑其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无疑是目前几款新锐车型维持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