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要开车展了。男朋友问我去不去,冷冷地回他一句:“不去!”
是的,我爱车,因此也喜欢参加各种车展。各式各样名牌轿车的新车型,标志着一个又一个汽车产业的名门望族添丁进口,这种诱惑哪个车迷都无法抗拒。问题在于,我实在怕看到那种千篇一律的车展模式:一群柳眉杏眼细腰丰臀长相被化妆品掩盖得几乎无法相互识别的美女摆出各种pose或偎或靠、或站或立于车旁。一句话,喜欢车展,讨厌车模。
记得网络上一篇著名的帖子,一名中国的城市居民如是评价当今风行的“美女商业促销”:“美女就象胡椒面,哪里人气不旺就撒一点。”卓雅当然不懂得什么“商业理念”,但美女养眼的普通道理也懂得,从而也能够理解美女经济的积极一面。问题在于,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汽车产业,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商业运作,更是一种文化。美一款车型都自有其文化定位,偏离了车子本身的文化定位,只能起到帮倒忙的效果。
明明是家庭款的轿车旁边却站立着几位“骚首踯躅”的性感美女,那个主妇敢带着自己的先生去来一次“亲密接触”?以粗旷豪迈著称的越野车旁的娇柔可人的美女,总是令人怀疑车是否与人一样弱不禁风。雍容典雅的加长车本是财富与实力的象征,配上了泳装美女,就好比一身川绸大褂配上一条笔挺的领带,无论如何搭配不起来,又怎么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工作关系,全国各地跑,也有幸参加了一点外地的车展。车展的本身是一种广告,目的在于推广介绍新车型。个人感觉,国内不少的车展在这方面做得其实也是非常到位的:劳斯莱斯的车型往往不配车模,将参展者的目光集中于品牌之上;法拉利等跑车的车模往往比较生活化与大众化,让参展者特别想和它拍照;家庭轿车的车模,及富小资和单身小贵族的情调,完全是都市白领的形象,能反衬出车本身的文化定位;越野车的展示最为活跃,往往使用用强壮剽悍的男车模,使得越野车的豪迈与张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车展,总是令卓雅流连忘返。
可惜,这样高水平的车展,在国内至今仍然是少数。倒也不能说国内的车展车模都是同一风格,例外也有不少。卓雅亲自参加过一次的车展,至今记忆深刻:一辆卡迪拉克轿车的车模,赫赫然竟身着中世纪欧洲的贵妇盛装。这虽然跳出了肉色翻飞的俗套而颇带一点雅气,却无奈与身为文化古都的北京着实不协调。令卓雅想起了某年春节的电视上,一群酷哥靓姐、大腕艺员纷纷身着长袍马褂,抱拳作揖,齐唱:“四海同庆恭喜发财心呀心相通,花也红心也红富贵在手中。”(贺岁歌曲《满堂红》)。用《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话说:“雅得这样俗。”
车展的中心自然应当是车,车是红花,车模才是绿叶。今日国内大小车展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本末倒置。不说别的,据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男性比女性对车展的参观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是不是说明了一些问题?
汽车是一种文化,车展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文化。尽管不能进行文化史的研究,却往往可以从中窥见时代的精神风向。(作者:文/卓雅 图/IS)
版权声明:搜狐汽车之狐媚系列文章,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