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从高端向中低端转移
从2002年到2006年五年中,洋品牌MPV的数量从3个增长为6个,增长了一倍;2006年的销量是2002年的2.66倍,销售额是2002年的2.18倍,洋品牌在过去的五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洋品牌开始向中低端市场转移,但转移严重受挫,或许未来洋品牌的竞争将重回高端市场,但与轿车同平台的发展思路估计不会改变。
起初,洋品牌只注重高端市场,主要品牌只有别克GL8和本田奥德赛,后来加入了起亚的嘉华,主要集中在30万元左右的市场上。随着瑞风等自主品牌在市场中份额的逐渐扩大,销量的迅速增长,洋品牌开始向中端市场进发。
首先是价格向下移动,GL8和奥德赛几乎每年都要调整价格,二者的竞争导致高端市场的竞争逐渐下行。随着竞争的加剧,GL8又推出了2.5L产品,使其价格进一步下探,不仅低于奥德赛,甚至与瑞风的高端重合。
其次,新品牌的介入。主要的介入者是大众,先推出途安,然后推出开迪,先后进入20万元到12万元市场。途安试图在GL8和奥德赛的低端部分打开市场,开迪试图在大MPV和微面之间打开市场。这种想法从理论上是对的,而且这两个产品具有很好的技术,质量也非常好。但从整个MPV市场的角度看,市场反应恐怕大大出乎德国大众的预料之外,两个产品去年销量的总和才12127辆,而且是在市场运作两年多的时间之后的业绩。菲亚特已经表示,将在中国推出与开迪类似的产品,很难说这不是个“苦命的孩子”。
第三是降价。普力马通过逐年调整价格水平,销量稳中有升。去年12月销量达到了1500辆,年销量达到了15966辆。
从洋品牌五年发展的历程看,由于GL8和奥德赛属于市场的先入者,加上二者背后的企业善于市场运作,因此稳稳地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后来者几乎没有获得很好的市场业绩,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第一要错位竞争,例如嘉华本是个不错的产品,上市后矛头直指GL8,结果遭到GL8强烈的反击,导致现在销量还拉不上来;如果当初以某种错位竞争的方式进入市场,恐怕表现要好得多;同样,自主品牌的阁瑞斯当初也是上来就拉开了和GL8一争高下的架势,犯下的错误与嘉华相同。其次,初期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市场营销的关键是确定自己所在细分市场的层面,如果细分层面搞错了,将导致销售的失败;由于先前根据第一次的市场定位已做了大规模宣传,这种宣传已经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影响,再想通过调整定位从失败中爬起来,那将相当困难。第三,中国市场有中国市场的特性,这种由消费心理确定的特性左右着产品的命运,任何宣传必须符合这个特性。
这表明,经过入世五年的发展,中国MPV市场已经成熟到精确定位的年代,过去拿个产品就好销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