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数据: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23%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导引下,2007年中国汽车消费仍将继续两位数的增长。预计今年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5%,超过800万辆,轿车增幅仍将高于整体增长幅度。
2007年中国车市将呈现五大特点
业内专家认为,2007年中国车市将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发展很快,其中主要的带动因素是私人购车比例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进入私人需求为主的阶段,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具体体现之一。
二是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仍将打个不休。目前国内汽车产能整体大于需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汽车厂家不断推出新车型、降低售价,预计2007年车市竞争更趋白热化。
三是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相对平稳,不会有大的政策出台。各地已经开始征收新一年的养路费,酝酿了多年的汽车燃油税出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一些大城市对尾气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将影响到一批不达标车辆的销售。
四是个性化需求特征越来越明显。国内私车消费比例从2001的58%提高到现在的80%左右,私车消费比例大幅提高,消费者需求个性化越来越明显。
五是进口汽车仍将以高档豪华车为主。
今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美国市场的一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分析透露,2006年国内汽车销量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11%,即全球每销售100辆车,就有11辆在中国市场售出。这表明去年国内汽车销售已经恢复了高增长态势,去年全年国内销售汽车721.6万辆,跃居全球销量第二名,仅次于汽车销量大国美国市场。
去年国内汽车销售不光实现了高速增长,而且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状态。2004年到2005年两年,国内汽车销量虽然一直实现增长,但是呈现出来的形势是乘用车和商用车交替增长,而2006年国内汽车销售实现了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同步增长。
另外,2006年汽车的销售利润增长率大于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销量增长率,这一改2004年和2005年销售利润低的态势,表明了2006年的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了良性的发展态势。
徐长明认为,今年的汽车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初步预计2007年国内汽车总销量为800万辆左右,有望达到美国汽车销量的一半。
轿车销量预计达480万辆
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轿车销售383万辆,同比增长了37%。在轿车的主要品种中,排量大于1.0L小于1.6L的轿车销量为208万辆,占整个轿车销量的54%。排量大于1.6L小于2.0L的中级车销量达9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
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汽车生产将突破800万辆,有望达到850万辆,增长率可达15%。其中,乘用车生产630万辆左右,预计增长率为20%左右;商用车预计销量22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5%。在乘用车品种中,轿车预计销售480万辆,预计增长25%左右。
今年汽车需求增长将达14.3%
去年我国汽车需求量达到700万辆,从而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汽车总消费量的比例也上升为11%。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部主任朱一平表示,2007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需求量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
自2001年以来的6年中,除了2004年的乘用车增长速度由于强化宏观调控而有所下降外,其他5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2001年至2006年增长均超过36%。根据国际惯例,只要该国家的GDP保持高增长,乘用车的发展大趋势就不会改变。有关机构预测,2007年我国GDP增长将在10%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乘用车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朱一平预计,今年国内汽车总需求为800万辆,增长14.3%,其中乘用车需求为515万辆,增长20%。
谁在影响2007车市?
●哪些政策影响今年车市
国家政策的一些调整,如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高档车的消费。
汽车三包政策有望出台,虽执行有一定过程,但会提升消费者的购车意愿。
环保标准、是否限行等不确定因素会延迟部分消费者购买。
2006年出台的“小排量汽车的限制解除”、新消费税两项新政将在今年继续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经济环境有利车市
政府大力发展公交,是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汽车,不会控制购买和使用,因而不构成抑制车市的因素。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提高、市场规范,推动车市平稳增长。
更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新产品刺激消费。
●消费者的购车心理改变
消费者购房逐渐向郊区转移,会增加购车需求。
心理更加成熟,因需买车,严重的持币待购出现可能性减小。
公交、地铁的快速发展将延缓部分消费者对经济型车的购买。
油价偏高、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用车问题对车市将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购车人年龄层逐渐年轻,贷款购车数量加大,形成增长点。
(责任编辑: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