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技术大幅度从欧美发达国家进入中国,汽车海归们便成了风头浪尖上的人物。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顺应着潮流的同时,造就着时代的风华。
继赵福全之后,又一个海归技术精英“移民”吉利汽车集团。原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祁国俊“移民”至吉利集团,现任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院长,且为吉利控股集团经管委成员。
| |
祁国俊原为北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技术精英。2005年3月,其加盟奇瑞汽车。在担任奇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期间,负责车身和结构、内外饰以及造型等研发工作。2006年8月初,在奇瑞汽车的海归出走风暴中,离开了奇瑞汽车。
据悉,祁国俊就任后,吉利汽车集团的2个研发机构各有精英驻阵。吉利汽车研究院由赵福全负责,主要做一般车型的开发;而祁国俊负责的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则主要研究开发适合于上海华普所用的轿车,即吉利汽车集团下的中高端车型的开发,及新能源车型的开发。
“此前,曾放在吉利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未来也将放在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进行。”吉利汽车高层表示,“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将成为新能源车的重要开发基地。”
据悉,2006年底,该研究院获得了2个国家863项目———油电混合动力车项目和甲醇动力车项目。
理想与社会
在这些海归技术精英回来的第一波浪潮中,相当多的海归涌向了国有企业。而按照现有国有企业的机制,多数领导者将这些海归精英定位于技术精英,而非技术管理者。当经历了数年的冲撞后,这些海归技术精英选择了寻找更合适的发展空间。而至少在目前看来,渴求人才的民营企业似乎能给予其部分承诺。
无论从华晨集团转投吉利汽车集团的赵福全,还是从奇瑞汽车“移民”的祁国俊来看,对于吉利汽车集团的偏好似乎都反映了这种趋势。
比如说赵福全,刚回国到华晨集团时,一腔豪情。在记者对他的采访中,他直抒胸意,说:我们的汽车行业跟世界相比是有距离的。这种差异源于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缺少一些想干自主研发,经验丰富的技术领军人物。赵福全从上大学就学的是汽车工程,二十年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从日本到英国到美国,从大学教授到高级专家、研究总监,赵福全具备了汽车研发领军人所需要的一切--学术水平、实际经验、造车理念,无一不是在融会贯通了全世界汽车行业一切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更高的水平。这也正是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一切回到国内的原因。
赵福全在去戴-克之前,已经先后有100多篇论文发表。赵福全说,每次到达了自己所能达到的一个顶点时,就觉得要有所改变,要不就没有激情和创造力了。每次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觉得挑战少了--因为,人一生要的并不全是金钱和权力吧。在戴-克工作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出了5本书。等到在戴-克著书立说到一定程度之后,赵福全又觉得没有挑战了。从日本到英国到美国,会说好几国语言,又是汽车研发高级专家,现在国家正赶上自主研发的好时候,“我是中国人,在中国目前的大浪潮中我能有一番作为,把自己这些年的学识和经验带回国内,能带着一帮中国人造中国人自己的车,这不能不令人兴奋。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就有了我所说的幸福感受。因为,许多人穷其一生也不见得能有这样的好机会。他们的本事不见得比我小,他们的抱负也未必赶不上我,比如我念本科时吉工大的老师们,可是他们却没能赶上学以致用的好时候”。
他认为,自己放弃了那么多优厚的、几乎可以坐享其成的条件回国,面对汹涌的造车潮,面对新时代的祖国,那些个人利益不是什么放弃,自己回来是一种机会。所以,在华晨短短时间内,他创立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而让华晨从此走出非议底谷的骏捷,更是在他这位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所推出。可以说,华晨的今日乃至以后的研发,赵福全功不可没。
最后一次面见他,是在1.8T发动机投产仪式上,身为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赵福全并没有如全体记者所以为的那样,出现在公众场合,像以往那样面对全体记者的提问。仪式过后,记者特意约访了他。尽管他还是一派大将风度,但是,神情间掩饰不住地落寞。到底是赵福全,应对之间还是那样大方得体,他的真诚让记者又一次感受到他宽阔的胸襟。他谈到,不少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问他,自你回归之后,华晨的高层已经有四次震荡,为何你一直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岿然不动?他答曰:不论是前任,还是后任领导,他们都想把华晨做好,做成一流的自主品牌,而我跟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用我正是用我所长,也是他们真心的愿望。
是的,这是大前提。但是,国企的痼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介以研发为主业,以振兴民族汽车为己任的书生,如何能够振兴自己并不擅长的高层决策?
现实与自身
赵福全毕竟是在国外优渥的环境下呆了若干年的人,尽管他没有忘记东北土话,尽管他秉性中东北汉子的真诚没有变,可是单单是一个生活习惯,已经让他难以应对。他对记者说过:既然回到中国,就说明自己已经认同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不少不便。他说,你如果认为卫生间很脏,不妨自己注意些,不要让它更脏,甚至不妨自己动手,把它弄干净些,你的举动自然会带一些人,如果大家都改变了,这个企业这个社会也就会改变了。
还有个人生活。在戴克是同事的妻子,一直没有回来,他本来说,让儿子早些回来,还会早些适应,省得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回来后肯定困难重重。可是,好象一直都没有如他所愿。
人们都说,现在海归太多了,不像以往。是的,现在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时代,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在崛起,全世界的人都跑来中国淘金,当然更多的海归出现,再正常不过。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些海归都在经历着一种很大的变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现实与自身期望的落差,都要经过一个很长很难的磨合。赵福全他们是海归中的精英,虽然争着聘请的企业打破头,但是,唯其精英,所受磨难自非寻常可比。不少海归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与他们相比,赵福全这些精英,当属佼佼者。愿社会,愿企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这些人才才会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够发挥所长,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海归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中国读书人的梦想。赵福全他们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是读书人中的幸运者。他们学得了一身功夫,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一切,回到祖国,期望学有所用。
在全世界汽车企业都来到中国淘金的时候,赵福全们回到了祖国,为的是让自己能够报效祖国,学以致用。他们带回来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他们对中国汽车,对于中国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而且,他们并没有高高在上,指责中国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相反了们只是努力在现有条件下,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比如,谈到研发上华晨自身的条件,他说:我坚守的理念是“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整合资源,在掌握别人技术的前提下,借助别人技术,为我所用。”他认为,现在的汽车研发,已经过了要“证明轮子必须是圆的”的原始阶段,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借鉴使用。同许多海归不一样,赵福全对于国内的情况有着真实清醒的了解。他并不是只凭着一腔热血就回来的。他说,许多海归对硬件上要求很高,国外有的设备自己也得有。赵福全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资金要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能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要买,能买国产的就不要买洋的。”戴-克为了造一个1比1的风洞,还经过了二十年的论证,难道我们每个公司刚刚开始就要买齐所有的高级设备吗?
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最快地把产品推上市场,才是自主研发的最终目的。现实就是现实,既然回来了,就要接受这个条件,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最好的产品。这也是对现代汽车研发领军人的一个挑战。
力帆汽车的研发总负责人王德伦也是基中之一。他在尹明善的旗下,致力于力帆汽车的研发和制造,记者也曾多次采访过他,看到他天天忙得团团转,但是却是有条不紊,事事都有充足的打算。问到他对力帆,言谈之中甚为满意,尹明善知人善任,并且充分地用人不疑,让他找到感觉,他已经把力帆当作自己的家,为中国汽车作贡献,力帆就是他的阵地。
在这些人身上,记者并没有感到一丝时下那些海归的浮燥,相反,身为学者的他们,时时让人感到沉稳可信。他们的沉稳,来源于自身丰厚的积淀,来源于他们在国外十几二十年的经历与磨练。
与赵福全和祁国俊相比,王德伦直接进入力帆,少了一些与国企人事的麻烦。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国企自身的痼疾多么严重。在目前还是国企占据重要市场和地位的汽车行业,改革决不能停留在一句话上,而是要实行凤凰涅磐一样从内到外的巨大改变。而这样的改革,却非只占少数人的海归们所能决定。他们不约而同去了民企,其中的原因,当令所有人深思。
不一定将来的民企会唱主角,毕竟我们的国企还占有着绝大多数的国家资源。但是,能不能让国企留住海归精英,却是所有国企领导者不能不想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