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奇瑞出面否认了并购罗马尼亚大宇工厂的消息。一汽、东风也在克莱斯勒可能被卖出的消息面前保持沉默。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心态正渐渐恢复平静。
对海外汽车技术的追求和海外销售渠道的渴望,曾让中国整车企业不惜一掷千金吃下对方。
然而,相较整车企业并购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和复杂价值链管理来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并购似乎有更多惊喜。无论是万向、华翔,还是尚在努力中的福耀、东风,都为本土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增添一抹亮色。
从全球产业背景来看,成本高居不下与零增长甚至衰退的市场行情的叠加效应,让欧美汽车业者备受煎熬。制造本身对他们而言已经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
而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内部的成功驱动因素却很多。一方面,自主品牌的崛起将为有志于国际化经营的零部件企业带来机遇(2007年1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30%,成为本土市场上第一大阵营);另一方面,底特律的衰落让诸多的海归人员在拥有技术、海外资源的基础上回国创办公司,自立门户。
目前,日系整车企业正在攻城略地,而普利司通、Nippon Sheet Glass Co.、Asahi Tec Corp.等日系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大肆收购竞争对手,以满足丰田、本田等整车企业在美国、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中我们理解了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互动关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时机还不成熟。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获得技术升级、挤入上一级配套体系,这种模式的障碍在于其通路并不多——更多有技术或者配套关系的海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更愿意主动将自己的配套产业转移到中国,因为这样做自己可以掌握主导权(很多招商网站上就有类似的消息发布)。
现在,包括奇瑞、上汽等自主品牌企业在内的整车厂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汽车俱乐部中的成员:上汽立志成为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商,奇瑞向海外进军的路线图也逐渐明晰,希望这些努力将来可以为日后有志于国际化经营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