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张兴业:中国汽车工业怕什么


  一汽人能够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主要是与全体人员形成的学习氛围分不开的——那时候人们艰苦卓绝的学习精神实在感人,学文化、学技术、学俄文,早晨学、晚上学。“八七五”大楼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楼。

许多人早上先去学习两个小时再上班,晚上下班后再去学习两个小时才回家。

  那时,一般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更别说广播电视了。电影倒有了,一汽人自己建了个俱乐部,除了星期天极少数人去娱乐,人们都一心扑在学习上——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不学习的人没法存在,所以说一汽是个大熔炉。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队伍确实是支好队伍。一汽这支队伍是全国支援的,但是这支队伍也支援了全国,我做过一次统计,截至1983年,陆陆续续从一汽调出来的干部和工人就有1.7万多人,后来的数量肯定会更多。也就是说,在全国像样的汽车厂家里,几乎都有一汽人,甚至,当时一汽的很多科长、处长最后都成长为其他厂的厂长。

  到基层去锻炼

  1957年,我申请去一线锻炼,厂长也很支持我。然后我去了车间底盘技术科,负责具体的技术工作。当时我们就只生产一个解放牌汽车,但部队要用越野车,我们就在苏157技术的基础上,设计生产CA30越野汽车。

  我那时干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工作。底盘技术科是一汽的一个大科,共有105人,包括5个调整工(磨工、车工、铣工等共5人),都归技术科领导。在这里我连续干了3年,受到极大的锻炼。主要是从事越野车的前中后三桥和传动轴的工艺以及工艺装备的设计。这是我们汽车行业第一次自己大规模的正规从事汽车的工艺和工具设计,对我们的工艺技术力量是一次很大的锻炼提高。后来,国家对越野车生产车间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越野车分厂,产能达到3000辆。在抗美援越时期,我们部队用的就是这个越野车,后来年产量达到1万辆。1万辆可不是个小数字,即使到现在,也没有哪个越野厂年产量达到上万辆。

  一直到了1959年年底,饶斌厂长调到北京任机械部副部长、汽车局局长,我就回到汽车局工作,总共来了80多人。当时,汽车局除了管汽车以外,还管轴承。

  我先在汽车局工艺处工作,除汽车外,也负责轴承的业务。跟苏联关系闹僵后,他们不再提供航空和坦克轴承,我们既不能生产飞机,也不能维修,甚至连坦克也维修不了。当时我们有3个轴承厂,即“哈瓦洛”,分布在哈尔滨、大连的瓦房店和洛阳,再加上洛阳的轴承研究所。我们就将这些单位组织起来,进行军工轴承的攻关工作。攻关需要解决技术和工艺问题,我们花了3年时间,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最后终于攻下了100号飞机用轴承和500号坦克轴承难关。

  通过这段经历,我总结出一点,干什么就要学什么,这样你才能干得好。

  1964年,我们成立了汽车工业公司,开始办托拉斯。汽车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就是原一汽厂厂长郭力,下属有6个联营公司,包括长春、北京、重庆、南京汽车分公司,济南、武汉汽车总厂,还有一个洛阳轴承公司。这一段时间,我从事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整个汽车和汽车配件的生产计划的安排,汽车配件的分配,生产技术组织措施,产品质量管理以及机械动力维修和安全等,都由我负责协调。

  从1964年到1966年,托拉斯办了两年,刚有点成效,运转开始步入正轨。文化大革命却又来了,说什么刘邓路线,砸烂托拉斯。托拉斯于是被砸掉。汽车还是要干啊,后来就又恢复了汽车局,任务还是原来的任务,但总经理不叫总经理,局也不称为局,而改称为组,组的下面还叫组,我就在汽车小组任组长,也就是“大组套小组,上下一般粗”。1968年为了建设二汽,一机部成立了二汽办公室,我也成为二汽办的负责人之一。又过了几年,再恢复汽车轴承局。

  1969年1月,在二汽召开了现场会议,调整了二汽厂址,重新开始了二汽建设。到1971年二汽下放给湖北省时,湖北省领导还挺有意见,说:“这么大的二汽,我怎么管得了?你这个机械工业部怎么说也得留人。”

  于是,二汽建厂领导小组应运而生,我以二汽建厂领导小组成员的名义被派往二汽,一方面负责二汽的设备工作,另一方面为二汽提供建设条件。后来,后来湖北省委任命我为二汽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我就变成了二汽职工,遵照部领导的意见,不在二汽领工资。

  1973年,机械工业部任命我为汽车局副局长,我在二汽那边仍然算兼职,工资仍然由部里发放。到了1974年,四川大足汽车厂出现问题,我就被派到那里去做国务院联络员。

  当时,由于大足汽车制造厂所在地离大足县城30公里,居民不足千人,商业网点极少,因而使该厂职工生活物资供应、子女升学就业及厂区治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该厂受“文革”影响严重,从干部到工人,分成两派,一直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国务院就让他们派了八十多人到北京开会,专门办学习班,在北京学习了半年,让他们回去后团结起来,抓革命促生产。

  怕他们自己搞不好,国务院决定派两个联络员跟他们一道回去。那时,李先念是国务院副总理,正负责解决大足汽车厂的问题,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周子健给饶斌打电话,说:“让兴业回来吧。”我那时在二汽干得正好,不太愿意回去。就问他:“到哪里去?”,“到大足汽车厂去,做国务院的联络员,这是政治任务。”

  除我之外,还有一个联络员,是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杨以希。我们于1974年2月,跟随大足汽车厂在北京学习后回厂的人员一起,到达大足汽车厂,在那里干了3年。每半年向国务院汇报一次情况。从1966年到1974年,大足汽车厂的两派干部和群众曾经打了8年派仗,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情绪。

  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我们发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北京会议精神,由参加过北京会议的人员带头,开展了各自多作自我批评,“走访谈心促团结,拆墙填沟解疙瘩”,将大家真正团结起来了。并经国务院批准,把大足汽车厂所在地区划归重庆市管辖,成立重庆市双桥区,按照重庆市的城市待遇。为四川汽车厂的建设和发展,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后来,大足汽车厂改为四川汽车厂,有时又按产品名称叫做红岩汽车厂。到1977年1月份,我才正式回到北京,结束了国务院联络员的工作。

  回来后不到半年,洛阳轴承研究所又出了点问题,主要是书记和副书记、所长和副所长闹意见,下面两派群众闹别扭,长期不工作。

  中央领导批示,要求对轴承研究所进行整顿,要派工作组去。我当工作组组长,领导成员还有洛阳市委副书记和河南省经贸委副主任。在那里,我们花了5个月时间,对研究所进行整顿,调整了领导班子,促进了群众的团结,解决了问题。

  这一段,我虽然是汽车局的副局长,却经常到基层蹲点,得到很多的锻炼。

  两年完成五年规划

  对于去年汽车工业发展形势的看法,开始有不同认识。虽然总体上都看好,但是对于2006年的汽车产销量,年初时有不同的预测。一种意见是增长13%~15%,达到650万~670万辆,另一种意见是达到700万~720万辆,我是主张720万辆的。所以估计得那么低,是因为2005年市场不太好。到了2006年6月汽车产量累计达到360万辆,全年完成720万辆应该说没有问题。但也有人说不要高兴得太早,到了下半年说不定市场就不行了呢?结果,2006年的产销量分别为727和721万辆,增长了25%以上。

  现在,又有人说今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800万辆。我看又讲低了,首先研究一下,今年的汽车增量有什么理由会少于2006年?2006年我们增加了150万~160万辆,今年如能保持这个数,我国汽车产销可能接近900万辆。可能我的预测太乐观了,但是预测我国汽车市场确实很困难,包括五年规划在内,预测过高和过低的情况都有过。但是近些年,主要是对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势估计不足。

  在制定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时,由于受“九五”低速发展的影响,2005年的汽车产量开始曾提出过290万辆,后来定为310万辆。结果到2002年汽车产销量达到330万辆。两年完成了五年计划。最近,制定“十一五”规划预计目标是900万辆,即到2010年汽车产销达到900万辆,当然还未最后决定。如果以2006年的产销720万辆为基础,今年的增加数量再超过去年,我们又有可能用两年时间完成“十一五”计划。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得按市场规律办事,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我赞成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宏观调控是不行的,但是许多指标、数据只能做参考。

  因此,研究经济发展要看到总体的发展环境和趋势,我是很看好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前一段时间,老是说我国的汽车自主开发不行。其实我国商用车的自主开发有优良传统,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商用车,包括越野车都是自主开发的。我们的轿车或乘用车的自主开发是落后的,这不能否认。但是我们是什么时候才干轿车的?1984年北戴河会议才决定的,1985年汽车行业才开会研究轿车生产问题。在这之前,只有上海大众是批准干轿车的。大家知道,其批准的建设规模是年产2万辆轿车和10万台发动机,其中8万台要返销。后来批准同意干轿车多起来了,但也不是为了让私人购买,轿车进入家庭还在争论中。长时间的三大三小,可能人们都听说过。除了上海大众以外,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是三大中的两个,都是什么时候才开始生产的?实际上,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生产轿车。1990年,全国汽车产量大约51万辆,其中轿车才3.6万辆,绝大部分是进口散件组装的。一汽大众的捷达先导项目,到1992年才建成车身临时装焊线,以前生产的捷达都是SKD组装的。1992年,汽车产量猛增到106.17万辆,轿车达到16.27万辆,其中9.5万辆还是进口散件组装的。真正下大力量抓轿车,是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发布前后。一汽大众是在年产3万辆的先导项目投产后,才加紧年产15万辆的捷达轿车项目建设的,直到1995年建成投产。东风公司神龙轿车,1990年才批准立项,其中第一期工程年产轿车15万辆、发动机20万台,于1993年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1995年建成。实际上,直到1996年才建成投产。所以我国轿车的生产晚了很多年,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因此许多情况和问题要历史地看,不能脱离开当时的历史情况。

  从我们集中力量干轿车,到现在为止只有十几年时间,说我们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不行,是事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该承认现在进步了,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到处都有,应该说现在开始行了。尤其值得高兴的是,许多汽车大厂都在搞自主开发。要照这种发展速度,我想再有10年时间,到2015年左右,我们整个汽车开发能力肯定能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到那时我们也会从一个汽车制造大国变成汽车制造强国。同时,我也相信,到2015年,我们的产量将实现全球第一或者第二。

  现在包括大众、通用都已在中国本土进行开发。我问过大众,过去我们的合同曾经写过,当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时,就在上海建一个开发中心,开发合资企业自己的品牌,现在他们要这么做了?把他们的品牌引进来,他们可以拿到提成费。但是,在合资企业开发上海大众的品牌,他们可以不用投入一分钱,而且开发成本比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他们为什么不到这里开发?通过开发,也提高了合资企业自己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培养了近800人,并且是一批一批送到德国去培养的。现在他们也派了一些高级技术人来,那是上海大众聘用我们的员工。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不干呢?

  现代的竞争就是这样,所以谁不抓住这个环节都不行。过去大众非常不愿意把零部件拿到中国来生产,现在改变了,开始下大力量,疯狂地在中国实现国产化。他们总算弄明白:只有将在德国买的那些零部件拿到中国来制造,才能把成本降下来,提高合资企业的竞争能力。

  汽车有些核心技术,但大部分都是普通技术,你看看,全球的汽车厂家,有哪一个不研究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产品的?不研究别人那是傻瓜。没有不研究对手的厂家。现在我国有这么多的外国车,怕什么?今后这些都会慢慢地变成中国的车。

  再看看,2006年我们汽车出口超过30万辆,明年或者后年,估计会超过100万辆。到了2010年,肯定就不止200万辆了。2006年前10个月,我们的摩托车就出口了730万辆,我估计全年出口会达到800万辆,市场销量为2000多万辆,也就是有三分之一是出口到海外,我想,今后我们的汽车出口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点我也非常有信心。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周瑜)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郭力 | 孟少农 | 葛帮宁 | 张兴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