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我国汽车界的共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对发展自主品牌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表现却不容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了4.3%,其中,自主品牌轿车、MPV、SUV的全年销量同比下降6.83%,部分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下降高达50%以上。
自主品牌轿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地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没有纯正的血统,缺少技术、经验的积累,在研发上也处在由模仿到真正自主的过渡期,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但是,2004年,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平均下降超过10%,大部分合资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已经将售价下压到过去只属于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内。比如,奇瑞三年前推出8万元风云轿车的时候,同档次的捷达、富康等售价还在10万元以上。如今,富康最低降至7万元以下,捷达也探底至8万元,与风云的价格差距已大大缩小。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轿车还依然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这也是3万元左右的夏利、吉利豪情、QQ等产品,去年销售出现一定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至于自主品牌企业推出的1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如13万元左右的中华、红旗和东方之子,虽然在同级别车型中仍具明显价格优势,但是,鉴于购买这一档次轿车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技术,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变为市场上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据了解,去年,红旗销量同比下降了40%以上,中华的降幅更是高达58%,只有东方之子销售比上年上升了约23%,达8802辆。
何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
自主品牌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寻找新的竞争优势。那么,自主品牌的优势何在?笔者以为,与合资企业管理权分割、高管层各为其主、决策流程冗长,以及中外双方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内耗相比,自主品牌的真正优势在于对市场敏锐的反应、高效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一位业内人士曾讲过一个故事,2001年,某合资企业市场总监做出了适时调低产品售价的提议,可是,要使他的提议成为公司的决定,需要说服的中外双方高层领导多达30人。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这无疑要耗费大量时间。
自主品牌企业要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做基础,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同时,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当然,扎扎实实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品质和服务,实施创新的营销策略,逐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同样是摆在自主品牌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