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封塑400元,车身封釉450元,两个一起做给你按800元算!”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挂着“汽车美容”招牌、店面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店主对前来询价的记者如是说。随后记者拨通了某4S店的维修咨询电话,得到的报价竟然高达“封塑1280元,封釉1200元”。
盲目“跟风美容”由来已久
汽车美容是近几年“汽车进家庭”催生出的新名词,可是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中日合资企业黄帽子(北京)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学院路店店长汪先进介绍说:“国内最早的汽车美容应该从‘封釉’说起,90年代中期,台商进入了汽车保养维修领域,开始推广‘封釉’概念,随后开始风行,直至今日,可以说是最早的汽车美容。到了2002年,‘车身镀膜’又成新的风尚。不过据我了解,国外没有‘封釉’和‘车身镀膜’概念,他们一直都称此类服务为‘打蜡’,换句话说,国内的‘封釉’和‘车身镀膜’不过是随着车蜡科技含量的提升,商家对‘打蜡’做的概念炒作罢了,‘车身镀膜’能够抵御高速公路上飞起的石子更是无稽之谈。”
汪店长还对近期被热炒的“防砸贴膜”作了披露:“从1995年开始,车玻璃贴膜开始普及,防晒、防裂和隔热是贴膜的主要功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防砸贴膜被广泛宣传,这实际上也是商家的炒作,广告上用砖头、铁锤甚至子弹来验证贴膜效果的演示误导了消费者,车玻璃能够承受多大的冲击不取决于贴膜,而取决于车玻璃本身的材质。”
业内人士称:盲目听信商家炒作的“新科技、新概念”,不仅不能让消费者的车得到应有的保护,而且还会让消费者在经济上受到损失。
美容用品和服务“缩水”
是“路边店”暴利主源
车身封釉和底盘封塑等美容服务项目差价巨大,已经让广大消费者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除了“路边店”和4S店给出的报价之外,记者还咨询了包括月福、黄帽子、车爵仕等汽车美容连锁店,封塑加封釉的价格一般在1400元至1700元之间。
据有关部门统计,正规汽车美容店的利润一般在20%以内,而“路边店”的价格虽然便宜,但是它们的利润却能达到120%至200%!某正规汽车美容店的技术人员向记者透露:“很多路边汽车美容店的规模小,信誉没有保障,随时可能‘搬家走人’,所以他们不可能像品牌店一样使用由正规渠道进货的汽车用品,假冒伪劣用品在‘路边店’大行其道,所以他们会用不合理的低价招揽生意,令消费者蒙受损失。此外,比如封釉,正规流程一般需要三道工序,而‘路边店’往往只做其中一项就草草了事。4S店虽然使用正规产品,但是成本高、工时费高,也很难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规范》能否顺利推广
消费者起决定作用
汽车后市场分析人士的研究表明,汽车制造业投入1元钱,将会带动售后消费24元至34元,一辆中档轿车每年用在装饰美容上的费用可达5000至6000元。
汽车美容这个巨大的市场刚刚露出“冰山一角”便引来了众多商家的涌入,为了能够对该市场更好地进行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商务部去年下达了制订《汽车美容装饰业经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国家标准的任务,《规范》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起草,该《规范》征求意见稿不久前已公布,并有望在年内出台。
一家正规汽车美容店负责人说:“《规范》如果顺利实施,将让汽车美容的价格、流程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保证,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商家将被淘汰。不过《规范》实施困难重重,相关协会的监管力度是关键,5年后能有实际效果就很不错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兼管汽车美容行业的副秘书长陈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范》出台后,消费者的成熟度决定汽车美容市场规范化的速度。这个《规范》是直接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有关部门的强制措施加上广大消费者的监督应该会使这个市场加速成熟和完善,我估计用不了5年那么久。”由此可见,汽车美容市场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