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车企业整体上市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然而,中航科工的上市看上去还是遥遥无期。
东安动力被当作中航科工的整体上市对象之一。《财经时报》致电该公司,一位女士回答:“什么时候上市,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而中航科工有关人士的回答是“不方便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汽、北汽、奇瑞等汽车公司负责人,都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要整体上市的愿望。而一年来,人们从未听到过中航科工的负责人发表过关于整体上市的言谈。据《财经时报》了解,实际上,整体上市现在正成为中航科工可望而不可即的一道风景。
因为,对两个整体上市对象的整合,成为困扰他们却一时无法解开的扣结。
市场辉煌不再
4月3日,中航科工发布了2006年度业绩报告,该公司出现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据中航科工副总经理李慧透露,全年净亏损达到3.31亿元,主要是被汽车板块拖累,因为仅汽车板块亏损就超过6亿元。去年,中航科工共销售汽车超过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02%。
中航科工旗下有4家A股上市公司:哈飞股份、东安动力、昌河股份、洪都航空。此前,东安动力和昌河股份都发出了业绩预亏警示,东安动力预计年度累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两家公司解释,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开发费用大幅度上升及原材料价格上涨。
中航科工在香港上市时公布的资料显示,汽车销售占公司总收入的80%以上。然而,从2006年该公司的两家骨干企业哈飞汽车和昌河股份看,两者销售的汽车数量,还不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一家的销售。后者在上年度产销量均突破46万辆。
这与4年前一幕辉煌的情景大相径庭。2002年,两家企业生产的微型车,占据中国微型车市场40%以上的份额。2003年10月,中航科工在香港上市时,曾被一些证券公司推荐为最有前景的股票之一。
去年底,《财经时报》采访了哈飞的一家零部件供应商。这家企业的老总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他们投资的另外几家工厂都市场火热,唯独主要为哈飞配套的一家工厂产能严重不足。这位老总苦笑着说,他特别希望哈飞汽车能再现当年的辉煌。
整合原地踏步
3年前,中航科工对旗下几家公司的整合,被看作是中国军工企业走向股份制改造的大手笔,尤其是对哈飞汽车和昌河股份的整合,一时开创了中国南北汽车合作的新时代。
然而,令此次整合的决策者始料不及的是,整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远超他们所想像。在资产上,东安动力整合哈飞遇到了难题,名义上两家公司已经成为一体,但由于股改关系,东安动力并没能及时将哈飞纳入上市范围。同时,由于两家的级别一样,又是姐妹竞争关系,东安动力与昌河汽车的合作也存在一些矛盾。
对此,两家企业的高层都讳莫如深,不愿谈及。《财经时报》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知,其实中航科工的整合,行政意愿更大于市场行为。
两家汽车骨干企业,一家位于东北偏远的哈尔滨,另一家地处大南方的江西昌河,两者差不多相隔两千公里的距离。这样,在资源和市场上,双方可以共享的东西很少,而在零部件运输及其他物流上,所需成本必然加大。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航科工对整合哈飞和昌河并不积极。多种因素,导致哈飞和昌河的整合案一拖就是多年,几乎是在原地踏步,也使得中航科工的整体上市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整体上市成难题
在一般人眼里,1+1是等于甚至大于2的,而如今在一些人眼里,中航科工的整合却几乎变成了负数。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其实中航科工内部一年来开过几次会议,都是探讨关于如何深入整合南北两家汽车公司的,但一直没有讨论出结果。
他认为这种整合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如果没有新的建设性方案出来,几乎不可能再往前推进。
以此推想,再如此拖下去,有可能将两家本来还能勉强活下去的企业拖垮。已经有人不客气地评论这种重组:“整合是死,不整合也是死!”
近年来,中国的微型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且,随着新车型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致使整个行业的细分市场十分明显。相比之下,哈飞和昌河的车型老化现象突出,正处于市场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及时走出整合的困境,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两家的市场前景。而两家企业的整合若不能及时完成,还将影响到整个中航科工的未来发展和A股整体上市。
今年,资本市场的升温及汽车市场的火爆,都为汽车企业整体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内汽车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整体上市潮,因为不少汽车企业在应对产能扩张、自主品牌建设方面,都急需注入大量资金支持。
而对此酝酿了许久的中航科工,却有可能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上市而自己不得不做旁观者,这让人为之遗憾。遗憾之余,人们不能不思索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中航科工对两家企业的整合?中航科工整体上市还有没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