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博客,一篇题为《吉利汽车身披“民营”外衣而发展受困》博客文感慨万分,文中直言不讳的说“整体环境已经危及到吉利这样的民营汽车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奇瑞之所以起死回生关键是将自己变相“国有化”,是新时代披着民企外衣的“新国企”,也许这正是当今民营企业起死回生唯一可行的选择。
从吉利的发展历史看就是中国民营经济造汽车的发展史,他们当初就像一匹野马野狗与狼共舞,在车市的夹缝中求生存,当时很少有人相信民营企业能够这么快速发展,十多年过去了,吉利突破了那些车企大鳄和狼群的围追堵截,学会了躲藏、防守和进功的技巧,成长为大鳄和狼群们都不敢小视的中国车市的有力竞争者和贡献者,取得了快速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吉利目前己拥有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跃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从这方面讲吉利本应该已成为一匹汽车行业正宗的狼,然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吉利似乎还没有完全跳出狼的圈子,又面临一场完全不公平的竞争,既要面对外来“入侵者”又要顶住国企的“恃强凌弱”,还要直面有着同样民企外衣的“隐性国企”,尤其是第三者,使民企的概念越来越含糊,这些企业既能挥舞民企的大旗、享受民企的政策,又有国家产业政策的优惠和支持、资金有来源、政策有保障,甚至为了所管企业的名声政府部门还会出台专项政策给予扶持,以吞噬着本己不多的利润为代价去参与竞争,这样使吉利这样纯民企血统的企业又面临同族兄弟的相残,尽管不是亲兄弟。
这究竟是主流的回归还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呢?难道真像这篇博客文中所说“既往的案例似乎都在告诉吉利这样的民企,走“新国企”之路是摆脱转型瓶颈,甚至起死回生的唯一可行选择”?
我记得吉利集团董事长曾有这样一个论断“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在民间”,他说道,由于体制性障碍,中国汽车工业被压抑了50年,漫长的半个多世纪,中国汽车工业完全是在国有体制的襁褓里成长、是国家大包大揽的,结果国家没少投钱、没少给政策,但中国汽车依然比不上日本、韩国,他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按经济规律办事,没找到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他说,吉利为什么能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方面填补国家空白、直逼世界先进水平,为什么能有这么快的发展,决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长官意志,是因为吉利的发展模式遵循了世界汽车发展规律,遵守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道理和在此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企业精神。李书福先生的话也不无道理,纵观世界汽车工业,绝大多数汽车公司都是民间公众持股,都是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的,这也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规律。
而如今的客观现实也使得像吉利这样的纯民企不容乐观,虽不可怕,但这种现象也不可小视,必须继续要有与狼共舞的充分思想准备,在较量中使自己成为真正一匹来自民企的大狼,毕竟规律只有一个。我们祝愿像吉利这样的民企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