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源泉-人才篇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服务、品牌的竞争,其实质更是构建起企业鲜活生命的人才的竞争,赋予企业灵魂的文化的竞争。
作为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型国企,在今天仍然是青春不改,朝气蓬勃,长安集团自然是深谙其中之道,要想打造“科技长安”,更是离不开一大批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还得有一个让这些人才长袖当舞的舞台和令其枝繁叶茂的舒展空间。但在这方面,国有企业或许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短板”。记得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重庆有一句私下流传的话:“人在长安是条虫,离开长安变为龙。”这幽默,真叫长安人悲喜交织。悲的是人才流失之痛人才成长之惑,喜的是长安人的素质为外界所认同和长安拥有的厚重的人才基础。既然如此,那就举全公司之力,尽全公司之智,为长安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为人才的成长构建广袤的空间吧。
“人才就在你我中,天才就在员工中。”这是长安集团的人才理念。在他们眼里,只要能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就是人才,就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相马’与‘赛马’并重。”这是长安集团的用人理念,他们建立起了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工夫不负有心人。到现在,长安集团通过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出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研发队伍。目前,长安已拥有3000多人的科研开发队伍,其中核心技术人员200多人,博士、在站博士后 人;外聘海外专家30多人;资深设计及技术带头人80余人;并建立了站在科技前沿的博士后工作站。在汽车领域,长安的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承担包括三维设计、CAE分析、样车试验、试制等80%以上工作的能力,其中样车试验、试制已经完全独立承担。
2007年5月21日,是长安科技人才群星闪耀的一天。在这一天隆重召开的长安科技大会上,长安对为公司的兴旺发达而禅精竭虑的科技英雄们送上艳丽的花冠并颁发给他们应得的奖励。这在长安的历史上绝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
王莉君,绽放在长安自主创新舞台的一朵铿锵玫瑰。外表柔美,内在坚韧。仅用六个月就完成SC6336从设计、建模到量产的全部开发;以十个月的时间开发平地板车,刷新长安整车开发的新记录;作为长安第一款自主研发轿车CV6开发的总设计师,不仅承担整车60%以上零部件的设计,还实现了长安自主研发道路上的多个突破:第一次自主样车制作、NVH自主设计试验合格、开发过程中样车第一次在国内碰撞试验合格……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创造可能,她,用柔中带刚的知性之美,浑洒出了一片灿烂的五彩天空。
刘扬胜,长安汽车自主创新的亲历者。作为长安第一个自主开发项目——长安CM8的总设计师,他将心血倾注到了从产品造型、可行性分析、工程化设计到样车试制、试验和试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首次在微型乘用车上设计应用了轿车上的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了微型乘用车的科技进步;组织编写的《长安CM8黑皮书》,为公司后续产品的开发积累了经验,更堪称中国汽车自主开发的第一本文献。与CM8艰难面世的研发历程相呼应,18项国家专利和多项大奖,不仅成就着他个人的人生精彩,更预示着长安汽车车身自主开发能力不断提升的未来。
何举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发动机电装研究工作,凭借执着与刻苦,弹奏出了事业的华彩乐章。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长安所有车型成功实现了电喷化,并率先在2001年底满足了欧II法规。他,组织完成了12个欧II、欧III电喷匹配开发流程和9个电喷系统试验规范的编制,使公司在国内同行率先具备了电喷系统的自主匹配能力。他先后对JL465Q5、JL368Q3、JL474Q2三款发动机用三元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进行调整,为公司节约了1亿元采购成本。进取无止境,而今,在他的心中,一个以现有车型为基础,构建四个电气平台,实现电器零部件标准化的构想已经了然于胸。
这里只是我们随机摘取的几颗星辰,在长安的科技人才队伍中,类似的星辰还有很多很多。是他们一起构成了长安科技的璀璨星河,也正是他们的心血和所有长安人的勃发的激情才孕育出了长安的旺盛的青春活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