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汽车零部件新闻

零部件高端缺失 政策须助力加速"本土化"

  在外商独资日益强化的今天,零部件体系尤其是高端产品,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与整车的高速发展相得益彰,是摆在中国汽车业面前的难题。

  由于车辆安全性能不佳引起的交通事故早已成为令政府头疼的难题。一辆整车由千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因此,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要想减少由性能不佳而诱发的交通事故,从根本上来说还须提高零部件的技术水平。

   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不久前召开的“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上,基于居高不下的汽车交通安全事故压力,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坚决呼吁,汽车的主、被动安全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倒车雷达等技术急需在本土生产并应用,而这些零部件关键技术是中国零部件企业最欠缺的。

   作为汽车业的后起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还囿于低端水平,高技术高性能的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少之又少,造成了高端产品在整车装配中的严重缺失。从近年来外资、合资企业的投资来看,独资、控股形式明显加强,“市场没换到技术”的尴尬局面在零部件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除了鼓励自主企业加大研发,提升技术外,政府必须在国际通行的规则之内,利用政策、税收等杠杆,加速实现外资、合资企业本土化,实现技术升级,使中国零部件业整体向高端迈进。

  本土厂商“高端”之困

  在此次“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上,李处长透露,虽然目前ABS技术在中国已经基本普及,而车辆未来需求最大的安全配置──汽车行驶稳定控制系统(ESP)的配备仅在3%至4%,2006年博世中国进行的ESP安全调查中,超过73%的受访者希望购买的下一辆车中配备有ESP。预计到2010年,配备数字才会上升到10%。

  据悉,在欧洲广为应用的ESP系统到2010年也将在美国的所有车型上装配,而在中国还处于应用甚少的处境。

  中国零部件整体规模不算小,但整体发展远远落后于整车水平。如何突破高端技术瓶颈,一直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心病。

   目前,中国有上万家零部件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开发能力很弱,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还未形成同步开发能力,系统化、模块化、电子化的供货能力刚刚起步,大大影响了整车的水平。

   随着中国零部件市场的全面开放,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价格优势将逐渐丧失。受开发能力、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零部件以直接贸易方式进口,比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还低,因此,受关税和国产化率双重保护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零部件走高端化势在必行。

  外资“独资、控股”后患

  利用外资及合资企业“本土化”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实力,曾是一个被寄予了厚望的思路,然而,外资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大方”,跨国公司在继续加大投资的同时,投资方式纷纷以“独资、控股”为主。

   像博世、德尔福、电装、富士通、采埃孚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在加大投资的同时,都改变了以往的投资方式,要么独资,要么收购中方,达到完全控股,这种局面很不利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提升。

   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些合资企业答应与中方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提携中方,但是事实上,中方在外方的配套体系内,只是处于低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迫于离开外方体系的压力,只能苟存于低端。

   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更有人估计,外资占据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的企业高达90%,甚至更高。

   在中国零部件亟需广为吸纳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领域,外资更是寸步不让,外资企业已经横行天下。

   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凭借劳动力和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随着国家对零部件行业投资取消限制的后续影响以及跨国零部件集团的大举兼并扩张,失去成本优势后,又没有技术优势,将面临着更严重的危机。

  政策须助力加速“本土化”

  鉴于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与国际之间的差距,专家建议,一方面国内零部件企业要联合协作、找准市场空间提升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以政策为杠杆,以硬性指标督促外资、合资企业加大“本土化”开发,给中方以真正的技术支持。

   当然,由于WTO原则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股比没有限制,外资独资企业受政策约束的范围很小,那么,合资企业就应成为政策约束的主要目标。

   然而,国家对外资、合资零部件企业的政策约束远远不够,没有硬性指标,即使有零星的限制政策,也往往太过宏观而缺乏可操作性。

   事实上,政府利用关税调节促使外资加快零部件国产化的努力也因多种原因,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比如,原定去年实行的进口零部件60%整车特征界定标准缓期两年执行,事实上,这一旨在督促外资加大“本土化”力度的税收政策后拖两年并不能使跨国公司迈过40%的国产化底线。

   因此,外资、合资企业“本土化”需要硬性、具体的政策支持。目前,迫于全面开放的压力,政策必须以灵活的方式绕开国际规则,以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零部件厂商为宗旨,促使外方加速“本土化”。

(责任编辑:王伟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