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期,有一则轰动全球的消息: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越了德国。它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汽车国度。这一消息,不仅让Wolfsburg(沃尔夫茨堡)、 München(慕尼黑)Stuttgart(斯图加特)的老板们起了鸡皮疙瘩,甚至美国汽车工业中心底特律老板们对此也不禁颤栗。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720万辆,今年有望达到850万辆。日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突破了320万辆,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如今进入汽车时代。但中国还没有形成汽车文化的概念。
汽车设计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指出:中国汽车市场存在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例如,相对于两厢车而言,国人更青睐三厢车,从一些城市不容许“小车”上路的规定也能看出些许对“小车”的歧视。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似乎是“奔驰”最多的国家,而在“土财主”多的乡镇,“宝马”也很多。国人对高档车的青睐给国外汽车界一个深刻的印象——上千万元的车最好到中国去展销。
中国的汽车文化实属另类。“汽车文化也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马威指出。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对汽车设计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技术的、工艺的或工程的层面,尚未提升到艺术的、文化的审美层次上。
目前,许多汽车文化活动都是国外的汽车企业在搞,国内的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尚未意识到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
6月8日,在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的成立仪式上,汽车文化委员会会长申崇明指出,“汽车工业的许多问题‘根’在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德国和日本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美国追求领先、不断创新的精神,学习韩国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创出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