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25日就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召开专家征询会,自公布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的交强险费率浮动草案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浮动费率能否实现奖优罚劣? 根据日前公布的交强险费率浮动方案,从今年7月1日开始,交强险费率将与车辆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章记录挂钩,上下最高浮动比例达30%。
中山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申曙光指出,用浮动费率来调整交强险费用,通过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经济成本,减少交通事故和违章行为,使安全驾驶者享有优惠费率,交通违章者承担高额保费,这体现了奖优罚劣的公平原则。
记者采访的车主中,大多数人也认同这种“奖优罚劣”的做法,但争议之处在于是否该把交通违章也与费率挂钩。
车主王先生说:“司机开车出现闯红灯、误入单行线等违章情况,大多数不是故意行为,有时还是交通指示不清等因素造成的。将交通事故与费率挂钩尚可以理解,可是交通违章记录也要挂钩就有点接受不了了,本身违章行为就已受到了交管部门的处罚。”
申曙光同时认为,交通违章不属于保险范畴,是否应将诸如闯红灯等违章记录与费率挂钩值得商榷,保险监管部门通过保险实现行政管理的做法是否合适也值得推敲。
浮动费率是否存在变相涨价? 按照刚出台的暂行办法,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位车险销售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次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保费为1050元,如果在一年里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也没有交通违章,那么第二年购买交强险的价格为850.5元,少花199.5元。如果连续3年都没有出现交通违章事故,购买交强险所花费用为588元;与基础价格相比,少花462元,下降幅度达44%。
然而记者走访的大多数车主中,这些下降幅度并未得到他们的认可。“交强险要得到下浮价格,简直就像是个很难够得到的馅饼。”陈先生拥有私家车已有6个年头了,他的观点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开车谁都难免有疏忽,一年内一点错都不犯,那只有不用车可以保证做到。因而,这个浮动的比例往上走易、往下走难。因而,所谓浮动比例等同于上涨幅度,这不就是在变相涨价吗?”
如陈先生这样有关“变相涨价”的质疑是在交强险浮动费率的诸多争议中最为集中的焦点。广东省保险学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认为,可以预见,按照出台的办法,大部分车主的费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这位人士还指出,交强险的特殊性在于其强制性,消费者被强制购买的交强险应保证价格公道,费率合理。如何科学和合理地制定费率浮动范围,对于并不成熟的保险业界包括保险行业的监管部门,都是一道考验智慧的课题。
记者从部分保险公司获悉,因为担心交强险费率浮动带来涨价,不少车主都抢在7月1日前办理了车险业务。
公众质疑如何融入规则制定? 交强险浮动费率草案于6月15日公布后,引起了各方的热议。25日,保监会就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召开专家征询会,业内人士对这一做法给予好评。
申曙光等业内专家认为,国内保险业刚处于初始阶段,有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保险监管部门应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吸取公众质疑声中的合理成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则。
业内专家指出,交强险一再陷入被社会质疑的争议声中,从前段时间的暴利之争到今天的费率之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程序缺失,制定规则的过程不够透明公开,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尊重,公众意见没有渠道得到及时的表达和体现。
据了解,目前的交强险费率是由保险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几家大公司厘定,最后由保监会审批并颁布实施的。广大公众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这样制定出来的相关规则也很难保证各方利益均衡。
业内专业人士和不少车主认为,作为强制性保险,交强险应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讨论,监管方应该将交强险费率等制定过程及实施情况公开化、透明化,如可考虑召开听证会或者聘请第三方独立中介人参与决策等方式,从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掏钱、实实在在受益。
(责任编辑: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