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高达96%的学生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们显然不用面对这么大的压力。
吉林大学学工办的毕业生辅导员李老师告诉记者:“今年吉大车辆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非常好。
老师们说,汽车系学生抢手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年。那么这些抢手学生到汽车企业之后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本报对此组织了大量采访、调查,结果发现这两年到汽车企业的汽车专业大学毕业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汽车系毕业生为何要离开汽车企业?
工作氛围与设想的相去甚远
“我决定离开这里了!”
6月底,在安徽一家汽车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即将满一年的贺尚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并通过短信息告诉了他的朋友们。
记者从很多汽车企业的员工那里都听到了这样的信息:汽车专业毕业生在汽车企业工作不满一年就纷纷离开。“去年我们一起来的毕业生,已经有一半选择了离开。”贺尚对记者说。
贺尚是北京一所知名高校车辆工程专业2006届毕业生。去年6月,他非常顺利地被一家汽车企业录用,并签署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
近几年,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年年看涨,大多提前半年就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合同。但是进入汽车企业后,他们却发现工作氛围与他们设想的相去甚远。
“在技术部门工作,原想就是纯粹做技术研发,谁知道还要应付太多领导安排的杂活儿,整天忙于琐事,无法真正钻研技术。”贺尚说。过了一年的试用期后,企业的员工劳动合同期要续签到5年。“一想5年的青春可能就在这样的琐事中消磨,还不如趁早离开。”他说。
在一家国有汽车公司工作的小彦说:“国企的管理制度还比较官僚,人际关系太复杂,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希望从事技术工作的学生们难以应付。”
在上海一家发动机企业工作的刘良告诉记者,国企的薪酬激励体制不健全,招聘时承诺的培训也不到位。“其实去年这家企业来我们学校招聘时,师兄师姐们就打电话建议我们别去。现在真是后悔呀!”他说。
王乐也正打算辞职。“我们学技术的都挺理想化,到企业后就感觉到对企业机制的不适应。”王乐说,“国内的企业行政和研发之间存在协调问题。在研发过程中行政领导干预过多,影响了研发的过程,限制工程师的思路和对品质的追求,研发和行政谁主谁次的关系不清。”这与王乐曾经的“造精品车”的理想相去甚远。
加班时间长、工资低、
地域偏僻都是离职原因
毕业三年的李丰在苏州一家汽车企业海外市场部做技术支持工作,他已经递交了辞职申请。“工作太累了,周六不休息,从早上7时干到晚上7时。加班成了日常现象,时间长了人就受不了了。”据说,一周6天工作制在不少汽车企业都是普遍现象。李丰现在甚至对制造业产生了厌烦情绪,“以后再也不干制造业了。”他说。
去年从北京一家汽车企业辞职的小刘很直率地谈到了薪酬问题。他说:“我2003年本科毕业进入这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当时每月工资1200元,工作了两年多,离职时月工资1500元,而那时正是汽车行业大好的年景。”小刘离开企业,找了一份与汽车行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公共厕所建筑监理。第一个月他拿到了3000元的工资。谈到这里,小刘无奈地笑了。
地域也是导致汽车专业毕业生工作不久辞职的因素之一。
在广西一家零部件集团工作的女生郝新一到玉林就哭了。“没想到这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过,面对第一份工作,她还是非常珍惜,一再规劝自己耐住寂寞,在那里坚持了10个月。今年“五一”,郝新终于递交了辞职报告,“生活问题不能解决,工作也就干不长久。”她说。
类似情况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的一位新员工身上也发生过。他认为十堰地方太小,看不到发展前景,毅然跳槽去了广州一家汽车企业。他调侃说:“十堰作为汽车城很有名,但男生找对象都成问题。”在6月24日,十堰市举行了“万人相亲会”,数万人参加,人山人海,但男多女少。
留恋汽车行业
发展需要一些耐心
小马毕业后先是到南方一家客车企业工作,半年后他跳槽到一家合资企业工作。
“第一次离开,是因为这家公司实在是没有发展前途。我们在实习期拿的工资竟然比正式工的还要多,因为我们的工资是固定的,而他们与公司效益挂钩。”
他告诉记者,在合资企业里,本科生基本都要到车间里从事质检等工作,在工作一年后,有许多人都离开了。
“我也想到过再换一次工作,但一个本科生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到别的企业也是在生产线上工作。”小马说。想明白这一点后,小马静下心来,不久他就有了收获。
“在生产线上呆久了,我逐渐发现了生产线的问题———布置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改进。”
到了2004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开始加大降低成本的力度,这给了小马机会。他将过去两年发现的生产线可以改进之处及改进方法整理成文,作为合理化建议上交,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他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就像汽车要一点一点改进一样,我们不可能立刻成为业务骨干,但只要不停地改进,总会有成为一辆‘好车’的时候。”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尽管有人抱怨汽车企业给的工资太低,但单纯因为待遇问题选择辞职的并不多。他们跟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刚刚开始工作,工资低点是正常的,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关键是能否看到发展前景。
吕新希望能边工作边上在职研究生,“但是每年企业安排上学的名额太有限了,虽然公司原则上同意脱产上学,但实际不可行。工作时间长使在职学习变得特别困难。”他说。
但是,这些已经离职的人们似乎对汽车行业有着一种留恋。上文提到的贺尚和郝新下一步的打算都是考研,希望通过学习得到提高,转投销售等其他汽车相关的工作。
曾经做公厕工程监理的小刘刚刚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考上了汽车系的研究生。他兴奋的情绪记者通过电话也可以感受出来。“还是想做汽车呀。”他说。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