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合资"自主"
自从1995年东南汽车成立以来,东南汽车一直使用那个以"鹰头"为商标的东南品牌,直到2006年4月三菱汽车入股东南,并推出悬挂三菱商标的蓝瑟轿车,东南10年自主路线才暂时告一段落。
十年间,东南品牌没有为东南汽车带来多少额外名利,反而一度成为它的劣势。
1995年,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和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企业集团所属的中华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
由于三菱持有中华汽车20%的股份,通过这层关系,东南汽车被允许使用三菱的技术。以菱帅为例,这款车的设计和技术都源于三菱,在生产管理、技术规范等方面也完全依照三菱标准。东南汽车生产的富利卡、得利卡以及菱绅等车型也都使用三菱技术,发动机和变速箱也由三菱提供。
东南汽车自主品牌的诞生过程似乎过于容易,即使是技术输出方三菱汽车也未从中阻挠。东南汽车的产品为什么没有使用三菱品牌?一方面是因为三菱没有直接投资东南汽车,所以东南汽车的车型不能使用三菱商标。另一方面,东南汽车也不想使用三菱品牌。
2003年菱帅上市时,时任东南汽车总经理的林国铭曾表示,东南汽车没有使用三菱商标的计划,因为要付出很大代价,而没有自己的品牌则无法把握未来发展。
"这其中也有其他原因",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贾新光认为,福建方面为了吸引台资而与中华汽车合资,却使用一个日本企业的品牌显然是行不通的,也很难获得政府批准。
而且当时三菱因为产品质量缺陷不断被曝光,在中国遭遇了空前信任危机,公司经营一度难以维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当时授权东南汽车生产三菱品牌车型固然可以增加销量,但是考虑到产品质量风险,反而不如收取技术转让费和供应零部件来得容易。
十年得失
历经十年发展,东南品牌的影响力仍然较弱。2006年东南汽车(东南品牌和三菱品牌)合计销量只有47606辆,只完成了销售目标的一半。对于一个成立了十二年的汽车企业来说,这样的业绩很难让人满意。
一些行业人士认为,台湾裕隆及中华汽车对东南汽车的技术支持很有限,三菱汽车自顾不暇,对其支持更少,而当时东南汽车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自主研发能力,因此产品更新换代缓慢,难以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步伐。
东南品牌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东南汽车业绩增长缓慢。东南汽车董事长凌玉章曾经坦言,品牌不如竞争对手是东南汽车的劣势。而张伯顺也认为,菱帅上市的200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外国品牌还是相当迷信的。
除了创造了一个使用外国技术的自主品牌以外,经过十年合资,东南汽车还得到了什么?
7月26日,东南汽车负责研发的人士告诉记者,自成立以来,东南汽车一直将自主研发作为奋斗目标。十年来先后经历了1995-2000年引进、吸收和2001-2005年联合创新阶段,2006年以后进入扩大自主研发阶段。
最初东南汽车主要是对三菱原型车进行本地化改进。菱帅引进时,东南汽车就对其头、尾、侧面及内部造型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在此过程中,对三菱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2005年7月,东南汽车投资七千多万元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今年投入使用,目前初步具备设计建模、车身开发及精度确认等能力。该中心的目标是分阶段提升东南汽车的车身、底盘工程整合能力、衍生车型开发能力、动力系统匹配能力,逐步从联合开发方式过渡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东南汽车研发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一百多人,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的人员有六十多人。
到目前为止,东南汽车还没有推出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汽车。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将推出东南新得利卡和柴油版得利卡。2008年将推出全新的自主研发的经济型轿车和商用车车型。
回到原点
事过境迁,就在整个中国汽车业界都言必称"自主"的时候,东南汽车却不得不回到原点——靠外资来提供发展动力。
2006年4月12日,三菱汽车入股东南汽车,东南汽车从两岸合作转变为国际合作,也开启了双品牌时代。根据市场定位不同,东南品牌将主打经济型车,三菱品牌将走中高端路线。三菱入股将加大对东南汽车的技术支持,三菱品牌产品的销售也能为东南汽车带来更多利润,为其自主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其他合资企业还在挖空心思谋划自主品牌的时候,东南汽车已经有了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形成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开发更多的自主品牌车型。
不过,以东南汽车研发中心的投资额和研发队伍规模看,短时间内尚难以形成这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