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发布自主品牌计划,“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再成业内焦点,也把该话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什么原因促使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为何选择现在这个时机,为何广州本田、上海大众等率先行动,合资企业干自主是“作秀”还是认真的……
最近,广州本田、上海大众等合资企业相继宣布了自主品牌发展计划,外国媒体对此相当关注。
魏女士在《应打造强势品牌,而非造车大军》文中提出,不断增加的自主品牌会使中国汽车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并写道:“中国政府当然希望本土汽车制造商能够壮大,但与其给所有自称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生产许可,不如采用更自然的方式推动整个汽车业发展。”对于魏女士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
我们先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过剩的经济,适度产能过剩能促使企业进行竞争,优胜劣汰,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只有产能过度过剩时,才会影响产业发展。
经济学上,大家通常通过以下两个标准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度过剩:一是产能增长速度长期超过需求增长,二是产业投资回报率低于正常社会平均水平。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22.36%,销量增长23.31%,产销增长基本同步。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利润同比增长了65.81%。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业没有魏女士担忧的“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的问题。
在此还要问一句:如果中国市场真如魏女士所说那么“过剩”,为什么最近还有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建立合资公司?为什么已经建立合资公司的跨国企业又在中国建立第二工厂?
即使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并不等于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过剩。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2042美元。美国有一个统计显示:如果轿车价格与人均GDP相当,一个国家将进入轿车普及期。如果轿车价格为人均GDP的1/2,这个国家将进入轿车成熟期。以这个标准看,现在轿车要想在中国老百姓中普及,价格应该在1万~2万元的水平。但是,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2万元左右的车型一款也没有。4万元以下的少数几款车型,全是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市场真正适合老百姓的轿车非但没有过剩,而且相当短缺。
看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成长经历,大多是靠经济实惠的家庭轿车站稳脚跟的。以合资企业现有的产品和价格水平,很难进入这块市场。将来大规模进入中国百姓家庭的,也会是经济实惠、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特点的车型。最近宣布将生产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也都提到本土化开发的成本优势和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可见,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更多的是考虑市场需求,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