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全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1.6亿元,超过了以前所有投资的总和;去年一年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500亿元,200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达789亿元,这是记者9月8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获得的汽车行业投资统计数据。
面对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投资的迅猛增长,行业主管部门再次拉响了产能过剩的警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论坛上再次明确,对于新进入汽车市场和制造行业的企业准入,国家还要进行控制,以求在市场经济和国家引导方面寻求一个平衡。
整车产能已突破1000万辆
张国宝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近年的高速发展态势超过了世界和国内许多人的预料。仅在“十五”期间国内汽车工业就从不足300万辆产销规模跨越到了700万辆,“今年产量预计要达到850万辆,这已经毫无悬念。根据现在的估计,中国现有生产汽车整车的能力可能已经超过了1000万辆,同时各种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汽车领域,产能过剩目前已成为发展改革委和汽车界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张国宝表示。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称,2005年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71.5%,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显现,并可能进一步加剧。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2005年全国汽车产量大概近800万辆,而销量只有570万辆。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
张国宝在论坛上透露,继力帆和江淮进入轿车领域之后,目前还有一大批正在等待进入的汽车企业。其中包括广东东莞和马来西亚的跑车项目等。另外,长城、长丰等传统SUV汽车制造商目前也正在努力争取轿车资格“准生证”。张国宝告诫说,“车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他说,虽然2006年全国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只有27辆,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0辆,但不能因此盲目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跨国车企掀起第二工厂旋风
在张国宝看来,结构性过剩已是当前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基本特点。而根据此前部分汽车企业发布的信息,包括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神龙汽车华晨宝马和广州丰田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都已经着手建设第二工厂,并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相继投产。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何光远在论坛期间向记者表示,目前断定国内汽车产能已经过剩还为时尚早,但是“结构性过剩”危机确实是存在的,而且需要主管部门加以警惕。何光远建议,大规模资本进入汽车行业应该谨慎,国家产业政策在对此加以引导的基础上,应该鼓励企业间更大规模的兼并重组。记者从论坛还了解到,目前国内具备20万辆规模的10家汽车集团,已占84%的市场份额,汽车工业“散乱差”的布局已根本性改变。
汽车行业准入门槛正在调高
由于主管部门早就预见到“由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情况的出现,我国最新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调高了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即要求轿车生产企业的总投资额不得低于20亿元,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必须斥资至少5亿元人民币。由于主管部门在新上马轿车项目的审批上念“紧箍咒”,不少急于“转战”轿车市场的车企仍然徘徊在政策的门槛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