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消费建立在父母的经济基础上
晏成 |
■钟 师:现在很多人包括厂家也在研究80后的购买能力,80后有很强的购买力支撑,有一个强大的父母阵营,这是特殊国情。
■晏 成:意大利车和法国车都很浪漫、很个性、很时尚,恰恰这两个在中国做得不太成功,值得深思。
■贾新光:我觉得80后的市场是一个新课题,值得大家研究。
■贾 可:时尚其实是个营销问题。
主持人:80后的消费能力怎么样?消费比例怎么样?
贾 可:我有一个朋友,他第一款车是QQ,现在要结婚不能开QQ了。自己玩的时候小点没关系,但是成家立业,买第二辆车的时候还要考虑以后生孩子,会倾向买CRV之类大一点的,却没有说一定要买轿车,没有这样的死板概念。
钟 师:现在很多人包括厂家也在研究80后的购买能力。中国跟西方很不一样,我们现在的80后一般都在25—30岁的年龄段,按照常规逻辑推理,财富积累和事业成就都刚刚起步,不可能买太贵的车,十几万的车对于他来说都会很吃力。如果要供房的话更不可能同时供车。但是中国的情况情况特殊,这些80后的父母正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社会的成功人士也好,千万富翁也好,亿万富翁也好,都是50岁左右的年龄段,他们的子女正好是80后。中国传统的想法,父母富有之后,习惯是过分宠爱孩子,80后一般是独生子女,小孩都是有求必应。所以80后有很强的购买力的支撑,不一定通过工作或者自己的努力来取得,而是有一个强大的父母阵营,这个是中国的特殊国情。西方的情况不一样,我经常去美国,看到几个老年夫妇很有钱,家里有别墅,家里开的车是凯迪拉克,孩子开着二手的很老款的宝马。小孩要买车跟父母要钱在西方是绝对不可以的,你要贷款自己去银行贷,自己工作还钱,父母没有义务给你买,到了18岁以后你自己打江山,车不是必需品,可有可无,要想有的话自己挣钱买。中国家长有补偿心理,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是上山下乡很艰苦的时代,好不容易通过奋斗达到今天的地位就不能亏待了下一代,用物质的方式来满足下一代的需求,满足大人的心理补偿。这是中国跟国外的区别。从这方面来看,中国80后的这一桶金是大有可为。
主持人:可能一个80后的后面是双方的父母,两个家庭财富的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由他来消费,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可观的,北京的房价为什么涨这么快,双方父母加上小两口六个人的力量投入到北京的房市。
贾新光:80后的消费能力,不能看他自己挣多少钱,消费的窟窿是靠父母资助的。
主持人:对于厂家来说,除了外形时尚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吸引80后?
钟 师:很多MINI或者其车型的它做法,更多的是经常有MINI大会、车友俱乐部,通过这种车的文化达到年轻人之间的交流。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也很寂寞,希望跟同龄人之间交流,以车为媒通过车友会来交流,这种形式在中国将来会越来越普及。
贾 可:现在什么样的车都有车友会,个性化的车、样子独特的车都有市场了。想想当年的法国车、意大利车或者浪漫的车,最早在中国都找不到市场。
主持人:意大利车和法国车都很浪漫很个性很时尚,恰恰这两个在中国做的不太成功,值得深思。
钟 师:意大利、法国的汽车公司都是做经济车为主,他们品牌渗透力、操作力欠缺,不像宝马、奔驰运作品牌文化的力量很强,他们把产品生产出来扔给消费者就完了,不会考虑车友会怎么搞,除了车还有什么相关的文化元素的结合,这些厂家不太研究,也就没有把这个时尚风带起来,所以这个是厂家的问题。
贾 可:这其实是营销的问题。
主持人:跑车市场到底怎么样,时尚车型怎么定义,怎么看80后的群体,厂家对于80后的营销怎么做,大家就自己的观点总结一下。
贾新光:我觉得80后的市场是一个新课题,值得大家研究。
钟 师:时尚是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有过一些青春的朝气。所以这个阶段的客户抓好以后,我觉得厂家会比较成功。
贾 可:80后的诞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之前有70后包括60后那一代喜欢正统的车,正好到他们这一代的时候价值观正在转变,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代,中国的汽车文化也越来越成熟,大街上好看的车多了,车是流动的雕塑,这个世界也越来越好看。厂家肯定会在设计上百花齐放,以前中国喜欢黑色的车,黑压压的一片,现在颜色亮丽了,整个80后还有厂家在为改造世界做着很大的贡献。
主持人:瞄准80后不光在掏80后的口袋,也可能在掏他们的父母50、60那拨人口袋,在掏他们的消费能力,这两部分抓住应该对厂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带动。
贾 可:大家都在百花齐放,看谁抓得过谁的眼睛,这个给挑战增加了难度。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
[上一页] [1] [2] [3] [4] |
|